专题报道
重庆治水策——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绘就美丽生态画卷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01-19 15:48:46

阿蓬江,江水潋滟、翡翠碧玉;龙溪河,河畅、水清、坡绿、岸美;临江河,清水岸绿、美景如画;龙河,乡镇与水共生,流域自然和谐……

河流之变,是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重庆以“河长制”为抓手,啃下生态硬骨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搭建共治共享平台,构建人水相宜生态保护体系。“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境内河流纵横、河库众多,共有河流5300余条,水库3000余座。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标志着河长制正式实施。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亲自推动河长制工作并担任市总河长,全面建立市、区县、街镇、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并由市、区县、街镇三级党政“一把手”同时担任“双总河长”,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和市级机关党政目标绩效考核。

重庆分级分段设置河长共17551名,实现全市5300余条河流、3000余座水库“一河一长”全覆盖。

十九大以来,重庆市级河长巡河192人次,带动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00万余人次,发布第1号和第2号市级总河长令,开展河道“清四乱”、水污染防治、餐饮船舶整治、黑臭水体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河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

2020年12月,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重庆市河长制条例》。这标志着河长制从法制上明确各级河长的权责,做到有法可依,有助于推进河长制工作法治化、长效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重庆多次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好河长制,持续推进“三水共治”,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为深入推进河长制,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护水平,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现“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转变,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制定《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十分必要。

“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8段城市黑臭水体消除黑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2015年的85.7%提升至当前的97.6%,优于国家考核目标2.4个百分点。

重庆正向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美好城市迈进。全市上下以《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出台为新契机,全面抓紧落细落实,做到履河长之责、行河长之实、管河长之用,持续改善河流面貌,让每一条河流都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龙河风景图。


搭建共督共管平台

从跨界联动到跨省联动


走在龙溪河边,人们透过河水可以看见水中游走的鱼儿、青蛙,河岸边还有觅食的白鹭。

龙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流经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全长229.8公里,流域面积3280平方公里。4年前,这条母亲河过得并不好,是有名的臭水河。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农业污染物等大量排入河流,龙溪河水体遭到严重破坏,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水质达到了劣Ⅴ类。

自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市级各部门协同推进龙溪河污染治理,梁平、垫江、长寿建立了跨界联动机制,使曾经的“臭水河”变身为“美丽河流”。龙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还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典型经验被通报表扬。

跨界联动,龙溪河的整治并非个案。

琼江是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乐至县,流经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及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全长约240公里。

跨越川渝两地,意味着琼江治理绝不是一方责任。2018年,川渝两地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四川遂宁市、资阳市与重庆潼南区、铜梁区共同签署《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起集中巡河和交叉巡河机制,共同对琼江沿岸养殖污染、企业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予以打击。

在两地河长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琼江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实现了琼江沿线生态整治目标。

“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涉及上下游、左右岸,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过去,一些跨界河流由于缺乏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治理机制,加大了河流水环境治理的难度。”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河流具有跨区域特征,为打破区域界限,重庆市创新开展了跨界联防联控工作,已有10余个区县先后与四川、贵州等相邻省市就24条(段)河流签订了18个河长制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区域河长定期联席会商等9项联合机制,搭建了信息互通、联合监测、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的工作平台。

同时,为打破部门界限,重庆市整合公安、审计、检察、共青团、妇联等力量,建立了三级河库警长,在全国率先选派河长制专责审计官,设立了长江生态检察官,还建立了“河小青”“巾帼河长”护河队伍,强化了河长制共督共管体系。

丰都南天湖风景如画。


构建人水相宜生态保护体系

从治臭治乱治脏到生态美百姓富


这些年,龙河经历了一场蝶变。

2020年11月22日,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重庆市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的河流,这为全国河湖管理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提供了新样板。

在丰都境内,全长62.5公里,流域面积1347.5平方公里的龙河串起了丰都县龙河、三建、双路等11个乡镇,是当地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托龙河航运优势,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畜禽养殖场分布于河道沿岸,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养殖粪便直排河中,严重影响了龙河水质。污染最严重时,部分河段水质低至劣V类。

2018年,以全面深化落时河长制为契机,丰都县取缔了龙河石板水水库内22户1.4万平方米网箱养鱼,并全面关闭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的55家共计8800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场,对28家涉河工矿企业进行整体关闭搬迁、集中入园,从根本上改善了龙河水环境。

2020年以来,龙河在丰都境内的水质稳定达到Ⅲ类,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

在斩断污染源头后,河岸生态环境又如何修复?丰都县打出了一套“退耕还湿+增植补绿+景观打造”的系统修复组合拳,并在此基础上启动网格化管理制度,开展巡河护河,确保河道生态长治久安。

截至目前,龙河流域已形成长达30公里的绿化带、10公里的滨河绿道。丰都县还对两岸景观进行提档升级,建成占地面积约116亩的大河坝湿地公园、42公里环涂溪湖景区绿道、62亩干坝子小微湿地等,使沿线老百姓真正“居住在公园里,生活在风景中”。

城市公园滨水景观。

治理龙河的同时,如何保障村民增收,真正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我们以龙河流域为轴心,综合开发打造了花卉景观、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推进河流沿岸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让示范河湖创建服务丰都全域旅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丰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早在2018年,龙河镇便依托脱贫攻坚、国土绿化、库区后扶等项目,在河库沿线栽种下8000余亩经果林,村里还成立了果树专业合作社。

每到春季,石板水水库四周桃红柳绿、繁花簇簇,把清澈的龙河衬托得更有活力。而在三建乡,当地政府利用其地处龙河水利风景区,紧邻南天湖、雪玉洞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提出了打造龙河流域最美“生态休闲小镇”的目标。为此,该乡以新场镇为中心,依托现有旅游资源,将开发鱼泉子休闲垂钓、石龙门石林猎奇、双鹰河峡谷探险、廖家坝登山体验4个乡村旅游景点,并围绕景点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业态,让老百姓持续增收。

丰都县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示范河湖这一目标,在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的同时,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而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的打造,只是重庆市构建人水相宜生态保护体系,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一个缩影。

山魂之雄、水韵之灵,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等如同明珠镶嵌在巴渝大地上。

农村溪河展现生态美。

健全河库管理长效机制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从一河一长全覆盖,到一河一策护生态,再到建设“智慧河长”平台实现一河一档,“三效合一”才能确保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如何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手段,让河道治理有据可循、有源可追、有责可查?

目前,重庆市“智慧河长”系统已经全面上线运行,各区县、乡镇、村社1.7万余名河长全部使用“重庆河长制”APP履行巡河职责。

“重庆河长制”APP除了能记录巡河轨迹外,在巡河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能通过APP实时上传,让该责任河道的街道、区县级以及市级河长第一时间知晓相关情况并进行处理。

重庆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智慧河长系统是重庆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重庆河长制手机APP平台以及重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平台“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系统。目前,重庆市区县、乡镇、村社三级共1.7万余名河长均已在该系统注册,并通过智能手机端实现了在线巡河、图文日志、离线办公、即时报送等功能。市民也可通过“重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水环境问题的投诉举报、满意度调查等。

在重庆市部分区县,一些高科技“武器”已进入智慧河长系统,让河长们变得更加“耳聪目明”。涪陵区整合水务、环保、农业、海事、港航等多部门的监测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高清视频、无人机、无人艇、水质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江河、水库实时可视化监控,从而使各级河长能及时掌握水位、水量、水质以及取水、排污、采砂、捕捞、岸线、保洁等状况;丰都县启用遥感技术巡河,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丰都县境内长江段及其主要支流、重点水库的岸线及水域面积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巫溪县文峰镇自筹资金为镇、村两级河长配备“河眼”,在辖区内3条河流重要位置安装360°旋转摄像头,各级河长只要打开手机客户端登录系统便能随时查看掌握河道情况,实现对辖区内各河流的实时监管……

据了解,随着智慧河长系统的推进,未来可实时掌握江河、水库水质、水土流失等情况,从而真正实现“智能治水”。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胡霜玉 图/重庆市水利局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