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典”亮百年|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央视网 05-11 16:18:47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价值,深刻阐释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历久弥坚的精神密码。央视网《天天学习》特别策划“典”亮百年系列,与您一起深刻领会。

【释义】

《默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哲学著作。魏源从历史自身的“自变性”去探求历史发展的驱动力,认为历史变化发展的标准是“便民”。为此,他用生动的比喻加以说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鞋子大小不必相同,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脚;每个国家的治理方法不必雷同,关键是要有利于人民。

【解读】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魏源的这句话,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

近代以后,中国饱受战乱动荡,历经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磨难。100多年前,中国人民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到英国求学。在经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等的失败尝试后,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一切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