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视频
低效公益林的科学高效改造技术
《农家科技》 09-16 09:37:37

公益林的主要经营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森林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受到气候的异常变化、人为的过多干扰、造林树种类型的过于单一、造林模式的不合理、过度采伐、监管措施不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公益林中出现了一些低效林,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前林分低效的状态,需要对这些低效林加大管护,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推广的改造技术,为林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低效公益林形成的原因及改造技术、方式、效益等方面开展有益的探讨,以期为各地低效公益林的管理、改造提供参考。

一、低效公益林出现的原因分析

1.结构单一。一些地区还沿用传统的植树造林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尤其是在苗木的选择上未经过充分的调研、试种、严格筛选等,导致选择了一些品质不佳、不适合当地种植的苗木进行造林,且有大面积的纯林分布,加上苗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不到位、造林时种植管护措施不当,致使存在苗木造林后长势差、成活率不高的情况。有的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造林树种结构上未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未充分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选择的树种过于单一,以纯林居多,经过多年的生长得到的公益林生态效益不佳,成为低效林。

2.管理不合理。部分地区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只重视种植工作,忽略了造林后的养护,不能及时在幼林内开展抚育管理,未及时清理林间灌木及杂草等杂物,不利于苗木的健康生长,导致幼苗死亡率较高,经过多年的不良发展后成为低效公益林。一些湿地类公益林,人工整枝少,树木树干长势细弱,一旦遇到大风、大雨等天气,则林间倒伏概率大大增加;还有一些林分密度不合理、通透性差,林间林木生长出现严重的分化现象,长此以往,导致生成低效林。

3.采伐不合理。有的地区在采伐林木时存在滥砍乱伐现象,导致了低效公益林的出现。以杉木林为例,如果砍伐措施不合理、未经过精心管理,则可导致幼苗的生长、萌芽处于盲目无序状态,很多“小老树”随之产生,病虫害频繁发生,林木处于濒死状态,导致低效林的出现。一些林场为尽快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在实施采伐时一般会选择长势强的树木,将长势弱的树木保留下来,或者选择大的树木进行砍伐,保留规格小的树木,长此以往,导致林间留下的多数为长势不佳的弱小或病虫害树木,甚至有的林间还有“林窗”出现,导致林分结构、密度不合理,林木的质量难以保证,出现低效林。

二、低效公益林改造技术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公益林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促进其持续发展,向公众更好地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和服务,需对低效公益林进行适当改造。改造措施包括补植、更新、抚育以及修枝整形等,另外还包括一些辅助措施以及后期的抚育管理。

1.补植。有些低效公益林内的林分结构相对单一、存在较为严重的林分退化现象,林内的色彩比较单调,对于此类低效公益林,改造的技术措施适宜推广补植的方法。补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带状补植、块状补植。补植树种的选择要结合根据改造的低效林实际情况、树种生长特性等而定,目前以选择珍稀树种、乡土树种为多。补植后5年内在林间开展抚育管理,以带状除草为主,科学施肥,为林分尽快郁闭提供足够的养分及适宜土壤环境,逐渐由单一林分过渡到混交林。

2.更新。有些低效公益林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病虫害发生程度重、没有自我更新能力,或者遭受过严重自然灾害(台风、火灾等)影响,改造技术可选择更新为针叶与阔叶混交的林分,也可选择更新为阔叶类树种混交的林分,树种的选择上主要为珍稀树种、乡土树种。更新改造时,建议将原来本土存在的天然的草本植物、乔木、灌木等植被保留下来,确保低效公益林经过更新后形成的林分结构树种更加多样化,物种更加丰富,生态系统质量更高更稳定。

3.抚育。若低效公益林处于中幼龄阶段、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或者遭到轻度自然灾害(台风、火灾等)影响,则改造时以综合抚育为佳:一是将林间枯萎、死亡的树木清除干净;二是将影响到目标树生长的杂草、灌木等进行伐除;三是针对处于幼龄阶段的林分开展施肥抚育管理。

4.修枝。对处于中龄阶段低效公益林,且树种类型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改造时需采取修枝整形措施,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新梢快速生长、尽快恢复林分的观赏功能。

三、低效公益林改造的效果分析

1.生态效益。通过对低效公益林采取一系列改造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益林的状况、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效益。通过将针叶类纯林通过人工改造成为针叶与阔叶类树木混交的林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明显改善了林分质量,营造出的林分结构更加合理、树种组成更丰富,对林间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改造后的低效公益林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更多、排放的氧气量更高,整体生态效益较好。

2.社会效益。低效公益林改造期间修建的环卫设施、游憩区域等,对改善公益林内的环境效果明显,为人们更好地接触大自然、享受自然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将公益林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此外,低效公益林改造中实施的道路维护等,对改善林区内农户的生活条件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创造出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周边农户的就业问题,有利于林区周边社会的和谐稳定。

3.经济效益。通过低效公益林的改造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经济效益也较显著。通过低效公益林的改造,增加公益林的游憩、观光等功能,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以及森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从而加快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的发展。另外,它还带动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场林木资源的潜在价值。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