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
青年返乡种蔬菜 拿稳振兴接力棒
贵州日报 01-14 08:43:34

隆冬时节,碧江区桐木坪乡棉花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茼蒿菜长势喜人,几位村民正在忙着采收,为第二天早市备足新鲜菜品。

蔬菜基地的主人是棉花坪村“90后”村民杨会强。初中毕业后,杨会强曾辗转多地打工,后到铜仁做装修生意。“看到村里交通条件、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政府对产业支持力度很大,2017年我和妻子就回老家种菜卖。”他说。

每天早上6点,杨会强就开始召集村民们一起到基地收菜,忙的时候会一直干到下午6点才结束。第二天凌晨5点,杨会强将新鲜菜送到城区宏畅果蔬市场进行销售。“我的菜在市场上卖得最好,价格也最高,很多时候菜还在地里就被订购了。”杨会强说,累是累了点,但确实能赚钱,忙得也有劲。

万事开头难。因为天气、技术、市场等因素,杨会强最初辛苦一年反倒亏损了4万元。但他没有灰心,积极外出学习,哪家菜种得好就往哪钻,政府派技术人员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时更是积极学习。

掌握技术后的杨会强很快打开了局面,如今基地种有10多种叶类菜。杨会强很看重市场,每季播种前,他都会提前了解行情,按需种菜。“种菜要打时间差,我们这里种出来的夏秋蔬菜在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大,夏秋季节月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10月到次年5月属于低迷期,我就选种优势单品,也可以保证收入。”

种植面积从10亩到50亩,轮作次数从3轮到5轮,杨会强逐渐把村子里的荒地铺满了绿色。一年到头,菜地满打满算只有50天的间歇期,每天上市的蔬菜有1500斤左右。在此务工的村民,每年人均有2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杨会强通过经营家庭农场,种菜年入30万元,买了车子、建了新房。他还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中。“我想带动更多年轻人发展乡村产业,传好接力棒,目前已经有人加入,希望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杨会强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针对杨会强这类致富带头人的发展需求,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在调优产业结构的同时,逐步构建产能稳定的生产体系,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碧江区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超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吴采丽)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