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要闻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这些科技热点
重庆日报 01-19 08:52:41

■重庆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

■以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建议多措并举增强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1月16日,政协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17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重庆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哪些科技热点?提出了哪些建议?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市人大代表、重庆五洲世纪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登权瞄准科技创新成果保护的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一是有利于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持续竞争力,二是有利于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徐登权说,当前重庆部分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不清楚如何申请知识产权,即便自身科技成果遭遇侵权,也不知道如何维权。

为此,徐登权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普及,提升科技创新主体的成果保护意识。同时,强化数字技术在科技成果保护中的应用,建设数字技术赋能的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专利审核服务、快速维权、保护协作等方面的服务效率。

市政协委员、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毅军则十分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问题。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他说,和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创新成果突出的城市比较,重庆存在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够、领军人才较少等问题。

他建议,重庆要加大力度自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更要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一方面,企业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市级科创基地,为员工提供更多创新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员工遇到创新难题,企业要请行业专家来授课,为员工开展技术培训,讲解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原理等。

同时,他认为重庆要积极引进更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比如政府可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给予重大科研成果丰厚奖励,增强对领军人才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专精特新

市政协委员、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市经济信息中心)院长(主任)易小光带来提案,建议重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集聚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技术,是民营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优秀代表和标杆。

易小光调研发现,近年来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规模工业58%的营收、69%的利税、70%的就业和97%以上的市场主体,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困难、人才瓶颈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难题。

易小光建议,以创建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集聚发展。一方面,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从平等准入、保障措施、权益保护、行政行为规范等方面,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智库支撑能力,推动成立重庆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等智库机构,以年会、报告会、论坛、峰会、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重庆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诉求和共性问题及对策。

同时,重庆还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更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优化民营资本投资结构,促进民营经济逐步向产业型、科技型、外向型转变。

关键词 技能人才

市政协委员、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刘一提交提案,建议多措并举增强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当前,招工难和留工难是阻碍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之一。”刘一分析,制造业吸引人才存在不少难题。

第一,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更愿意送快递、跑外卖、开网约车等,因为其工作时间自由、操作简单、兑现及时。而制造业工作环境较差、强度大、时间长,导致技能人才稳岗率低。第二,制造业企业在高物价、高成本的情况下,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力不从心,导致技能人才稳定性不强。特别是企业原材料、能源消耗等各项成本上升,税负及社保费用支出增加,导致企业净利润减少,提升技能人才待遇较缓,对技能人才吸引力减弱。第三,在制造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和技能人才待遇没有强制性挂钩,导致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的积极性不高。

为此,刘一建议,首先要为企业搭建招人平台,提供招聘信息免费发布渠道,给求职者提供对口的企业;加强与劳动力富余地区政府、职业院校等联系,为企业用工牵线搭桥,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二是加大企业减负力度,扶持企业健康发展,包括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企业更多用工补贴等,让企业在面对用工难问题时,有更强的承受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和技能人才激励措施,让制造业领域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享受到和技能等级相匹配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四是可考虑提高制造业从业人员个税起征点,或出台制造业从业人员个税减免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和技术人才加入。

(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整理)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