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新民快评|城市考古,让“就地过年”更精彩
新民晚报 01-26 10:50:21

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虽说究竟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还是今天——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南北方还有着差异,但春节是越来越近了。今年在申城,有不少人响应“非必要不离沪”的倡议,选择留在上海过年,如何才能让这些身在“异乡”的人,没有“异客”的感觉呢?不妨从“城市考古”开始。

图说:豫园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文旅局局长方世忠建言,发展人人都可参与的“海派城市考古”,推动上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响“上海文化”和“上海旅游”品牌。

不同于发掘城市中的“网红地”。城市考古是在阅读城市、行走城市的过程中,发现不曾被发现的都市文化资源,挖掘不曾被挖掘的都市人文价值,整合不曾被整合的都市旅游攻略,让人们从简单的网红地打卡这一同质化城市探索,进入到文化旅游体验的一个更新更深更高的阶段。就像许多游客都会逛的南京路,也是不少本地居民采购年货都会去的地方,无论是三阳南货店的火腿,还是邵万生的糟货,抑或是真老大房的熏鱼熏蛋,都是上海人家庭年夜饭上的“常客”。从城市考古的角度在南京路上步行,不仅可以发现“舌尖上的年味”,更可以在顾客眉眼间发现过年的喜悦。

“过年走走九曲桥,一年烦恼都扫光。”要说上海最有年味儿的地方,城隍庙一定榜上有名。从城市考古的角度来看,通过城隍庙中的豫园来“打开”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你可以有不一样的发现。豫园是上海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江南古典园林,其中亭台楼阁,名花珍木,可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这也是春节“白相”城隍庙的精髓所在。

深入城市的边边角角,用脚步丈量街道,是“城市考古”的形式和内容。留住城市文化乡愁和与城市的快速演进从来不是对立的,像在朱家角古镇,当地特有的米糕以及手工八宝饭,让你在行走之余,还能带回生活的“甜蜜”,唤起“年味”记忆。

上海是一座适合行走和反复阅读的城市。期待通过“城市考古”,让“就地过年”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