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风采
铜梁: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铜梁网 05-19 16:34:55

近年来,铜梁区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努力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引导当地的民营企业由传统的“制造”向“智造”转型,推动全区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车间机器人生产。 资料图_副本

高新技术企业车间机器人生产。 资料图

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铜梁高新区重庆市泰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几名工作人员操作着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几台设备——凭着自助研发、生产定制式电子设备,这家员工仅十余人的企业年产值超过1500万。

泰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铜梁区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着力加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铜梁致力于为企业搭建更高的发展平台,为企业提供设施齐全的孵化场所、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金融扶持等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达79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6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平台达58个。

为推动创新资源导入及对外科技创新合作,铜梁积极支持高新区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成企业研发平台107个。“与重庆文理学院共同建设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铜梁中心,希望今后将开发的基础技术嫁接上企业的应用开发和市场通路,在创新技术甚至是‘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最终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价值。”重庆会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金明表示。

铜梁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合作,合作成立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联盟、川南渝西科技创新联盟;共建涪江流域四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集聚科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学仪器设备7705套,多家科技企业在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创收。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2021年,铜梁高新区资源产出效率和能源产出效率分别提高18.87%和12.85%,成为重庆工业绿色发展的新探索。

以航天云网重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为例,该中心于2020年10月建成投用,集智慧园区、产教融合等多功能于一体,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新业态与新型工业体系的“云制造”产业集群,全力推进生态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重庆市环际低碳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坚持走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下,成功研发出了革新性节能技术RCCS(列管式换热器强化换热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多项革新性突破,具有高精度生产线、优异力学性能、优异耐磨性能及耐温耐腐蚀性能等,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目前,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古巴等十多个国家,成为国内列管式换热器强化换热领域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研发实力强的的企业。

在绿色创新新引擎的带动下,铜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企业技改投资超100亿元,实施绿色产品培育工程,先后研发推出节能型发电机组、建筑节能保温砂浆、半导体照明光源等40余个节能环保产品,同时,铜梁高新区着力挖掘循环经济发展潜能,加快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目前,园区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绿色产业新体系,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日渐显现。

为科技企业纾难解困

铜梁高新区的重庆欣雨压力容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低温液体储罐、LNG民用气化站、船用供气系统等金属压力容器的制造企业。去年,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将固定式应变强化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绝热器技术运用于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按照《铜梁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按实际支付技术开发费、技术咨询费、技术服务费总额的20%给予企业补助。这个项目我们最高能拿到20万的资金支持。”公司总经理王祖军说,公司将继续在低温液体储罐技术上加强研发,争取早日攻克相关技术难题,进一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铜梁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是铜梁支持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主体、鼓励成果转化、活跃创新生态,“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一个缩影。重点聚力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的政策支持,使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最终转化为企业发展效益。

以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在科技企业中的运用为例,这项方便快捷的金融措施助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该项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执行的基准利率比一般的纯信用贷款利率要低,还可以做无还本续贷。除了贷款成本降低,贷款流程也非常便利,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科技企业库提交贷款申请。”重庆和泰润佳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涂兴明介绍说。

截至目前,铜梁已累计支持全区290家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5.36亿元,撬动组合商业贷款超过20.34亿元,为铜梁打造更高能级更强支撑的产业高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金融生态。

2022年,铜梁将持续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做实高技术企业培育库,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企业240家以上,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迈向更高的发展能级。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