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扶弱助残 ,控辍保学艰辛路——记酉阳县丁市镇三溪口小学校长郑祖军和他的送教服务小团队
城乡统筹发展网 05-23 16:51:38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文/黄大荣) 读书求知,走出大山,改变命运,放飞梦想,是山区孩子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渝东南边陲一个山环水抱小山村里,有一所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小学校,在这所小学校里,提起郑祖军校长这个名字,村民们都赞不绝口。多年来,郑校长带着他的团队硬是将一所濒临消亡的乡村小学校起死回生,每年的升学率在全镇名列前茅,特别是控辍保学率达百分之百,在当地誉为佳话,深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带着种种疑问,笔者按图索骥采访了他。

图为酉阳县丁市镇三溪口小学校长郑祖军组建的送教上门服务小团队,中间抱资料者为郑祖军

春夏之交,草木争荣,柔风拂面。汽车在两丝河岸边的乡村公路上奔驰,青山如黛,三山合围,透过车窗,前面不远处的青山脚下,一座宏伟的教学大楼便呈现于眼前。教室里老师们那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不时飘出窗外,这里就是酉阳县丁市镇三溪口小学校。

心中有颗为师梦

六十年代末,郑祖军出生在酉阳县小岗乡三溪口村的一位教师家庭里,郑祖军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乡村教师,父亲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有方,其手下培育的良才在各行各业均有建树,因此父亲深受父老乡亲们的敬佩和爱戴,父亲的高大形象无时不刻在郑祖军的心里耳濡目染潜滋暗长,郑祖军从小就立下了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教书育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十年寒窗,郑祖军不负众望,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酉阳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学成归来,他顺理成章地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小岗中心校一名小学教师。工作十年之后,正逢撤乡并镇,郑祖军被调往三溪口小学校教书。在精兵简政中,原来的大华村和马鞍村合并到三溪口村统一管辖,三村合一,在整改中三个村的学生必须统一在三溪口小学上学读书,由于原来两个村离三溪口小学校的路程相对较远,孩子们不愿意前往读书,一些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都纷纷托关系找后门把孩子送到镇上的小学读书,接受所谓的优质教育,大多数条件一般或比较差的学生只能选择在三溪口小学读书,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家长们是心知肚明的,家长和学生们怨声载道,人在曹营心在汉,此时的三溪口村小学迷雾重重,呈现出岌岌可危濒临消亡的迹象。

危难之处显身手

刚走马上任的郑祖军来到三溪口村小学校,就摊上了这一颗“烫手山芋”。郑祖军分析,造成今天这种惨状,是先前某些老师不愿意安心在乡村小学教书,得过且过吊儿郎当的结果。面对此情,郑祖军心急如焚,他决定力挽狂澜对三溪口小学校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整改。他爬坡上坎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带领同事们深入到所有学生的家庭中,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并当即拍板承诺,让学生们在三溪口小学也同样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他积极向上级申请,调配一些作风优良、水平过硬、教学有方热爱乡村教育的老师到三溪口小学校教书。功夫不负有心,在他的周旋之下,短短两年,三溪口小学就起死回生,继而欣欣向荣。在每年统考中,三溪口小学在全镇所有的乡村小学中名列前茅,因此,郑祖军被上级任命为三溪口小学校长。

控辍保学己先行

2016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丁市镇文教办决定对全镇所辖各村小学进行走访排查,主要调查农村儿童辍学原因和人数,在调查中,教师们发现三溪口村1组的男孩黄石林,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导致视力一级残疾,智力低下,四肢僵硬,行走十分困难,特别是手指关节基本上不能动弹,语言表达障碍,家中有兄妹4人,母亲离家出走,全家5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父亲黄廷胜一个人的肩膀上,全家人依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活,其他三姐弟靠在当地政府的资助下才得以入学,由于黄石林的情况特殊,没有入学。

看着黄廷胜这个满目疮痍、风雨飘摇的家,郑祖军深感怜悯,于是一种责任感便油然而生。郑祖军想,无论如何想方设法也要让黄石林接受一些知识学习,这对他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在郑祖军的倡导下,由三溪口村小学校长郑祖军为组长,三溪口村小学教师冉佳玉、郑敦强、吴润英、李明霞为成员的送教上门服务小团队正式成立了,小团队的领导和队员们决定对智残儿童黄石林实施教育扶贫,不管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不管寒来暑往,还是泥烂路滑,小团队的领导和队员们都照常送教上门,从2016年到现在,一如既往地风雨无阻。

根据黄石林的个性特征,团队采用了多元化尝试教学法对其进行教学,力求做到简单明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由于黄石林视力极其低下,老师又不具备盲人教学的条件和经验,团队采用重庆农村娱乐常用的麻将做教学用具,因为麻将上的数字和文字是凹进去的,手感效果明显。由老师手把手的教他,用手去反复触摸麻将字面的笔划,用心去感受和领悟汉字的间架结构,从而达到认识简单汉字的目的。用摸和数木棍的方法教他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使他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用手机播放歌曲结合老师教唱的方法,教唱简单的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 、《世上只有妈妈好》 等,使其在享受歌曲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在潜默移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图为团队的老师们在送教上门给残疾儿童黄石林讲课

由于黄石林手指关节僵硬,拿笔都成问题,于是老师帮助他活动手指,做一些简单的体操或舞蹈,使他的身体关节逐渐变得灵活,渐渐将手指合拢,能抓住书写的笔,特别是在上数学课时数木棒,有效的辅助了手指灵活性的训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视力原因,黄石林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但老师们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中感觉到他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座没被发现开采的矿产一样,有待去开发利用。于是,老师一边用语言描述:“这是青山,那是绿水,这是蓝天,那是白云,这是我们的家乡。” 一边手把手地教他画画,虽然手和笔不听使唤,画得不尽人意,但他学得认真,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由于黄石林从小失去母爱,缺乏家庭教育。考虑到他今后融入社会的问题,老师们还教他文明语言、礼貌待人方面的知识,在教他知识的同时,团队的老师们在不同季节时令,给他送去衣物、饮料和现金,让他感受到师生的这份情谊。现在每当老师们去他家时,他都能分辨出哪位是郑老师,哪位是吴老师,哪位是冉老师,哪位是李老师。

为了增强黄石林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还给他讲一些成语故事,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等,以及讲一些小笑话,使其懂得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黄石林已经14岁了,虽然在知识方面不能和一些健全的孩子相提并论,但是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到了党和国家义务教育的权利,享受到了老师们对他的关爱,同时也享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郑祖军组成的送教上门服务小组老师们的帮扶下,昔日的黄石林是一个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精神萎靡、不善言辞的孩子,而今是一个穿戴整齐、干净整洁 、阳光活泼、满面笑容的孩子,与昔日判若两人。在老师们耐心的帮助下,现在的黄石林能够写简单的字,能做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画简单的画,能礼貌地对待他身边的人。

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付出必有收获,低头赶路,不问前程。5年来,郑祖军组建的送教上门服务小团队步行5万多公里为黄石林送教上门,不仅为黄石林开齐了小学的全部课程,而且还为黄石林购物送温暖共计1353元,捐款800元。作为教育扶贫志愿者团队重在智力帮扶,团队的老师们利用的是业余时间,牺牲的是周末和节假日,带来的是社会的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郑祖军组建的送教上门服务的事迹曾 在当地多家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赞。控辍保学任重而道远,必须常抓不懈。在今后送教上门服务的路上,他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为失学儿童送去关爱,也为像黄石林这样的残疾儿童今后的人生之路铺上基石,郑祖军组建的送教上门服务团队无疑给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好榜样。郑祖军从教30年来,一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先后获得各部门嘉奖数十次,获得酉阳县“教书育人十大楷模,”酉阳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图为郑祖军荣获殊荣,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郑祖军常常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