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
以“蛋鸡+柑橘+鱼”循环种养模式引领农场高效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网 08-16 09:47:39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周宗渝 裴洪梅)“现在鸡蛋行情不错,每千克10元左右,市场供不应求。我家养了1.5万只鸡,一天产鸡蛋1000千克,除去成本,纯利润在2000元左右,有钱赚,干起来也有劲了。”近日,在万州区龙沙镇海螺村5组,瞿淋家庭农场负责人瞿淋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指导工人有条不紊地捡蛋、装盘、打包、装箱。这些新鲜鸡蛋将销售到当地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

▲ 瞿淋在柑橘种植基地

2004年,瞿淋从喧闹的都市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从最初的单一小规模蛋鸡养殖,逐渐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现在的“蛋鸡+柑橘+鱼”循环种养,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实现了养殖“零污染”,有效降低了饲养、种植成本,走上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曾经缺乏支柱产业的山村在她的带领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无奈辍学到逆行创业

1982年,瞿淋出生在万州区龙沙镇一个家境不太宽裕的农村家庭。那时家里的几亩薄地除了勉强保障一家人的口粮,根本没有多余的产出。正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瞿淋早早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八九岁开始就力所能及地帮着家里做各种农活。在她老师的眼里,这孩子不仅懂事,而且学习成绩拔尖。瞿淋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希望有朝一日改变家乡落后的农业现状。2001年瞿淋参加了高考,如愿考上了第一志愿——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的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瞿淋很激动,可是当她知道一学年要缴高达四五千元的学费,这还不包括大学生活开支时,心里的压力陡增,盘算着依靠父亲在农闲时节进城靠卖苦力打工所得的那点辛苦钱,根本无法支撑她读完4年的学业。为减轻家庭负担,瞿淋再三思考后,决定放弃学业外出务工。她在贵州爱仕达公司从事了一年的仓管工作,返乡探亲时认识了现在的爱人冉平,2003年底两人喜结连理。

▲ 万州区农广校教员(右)在基地调研

瞿淋的爱人冉平当时是常年跑货车拉鸡蛋的,与爱人交流中,细心的瞿淋发现万州本地的鸡蛋大部分是从湖北、河南等地方调运过来的,本地蛋鸡养殖零星不成规模,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虽然自己没上过大学,但瞿淋心中始终怀着一个农业梦想,于是她和爱人商量搞蛋鸡养殖。爱人当即表示支持,多年跑货车的冉平对蛋鸡销售渠道也比较熟悉,他认为养出来不愁销路。2004年,在瞿淋反复考察比较之后,最终将养殖场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山清水秀的海螺村5组,并于2005年10月开始动工修建第一栋蛋鸡养殖场。2007年,一处占地1700平方米的养殖场建成,瞿淋的养殖事业从此迈出了第一步。

最初因为资金有限,加上当地蛋鸡养鸡技术普遍不发达,鸡场采用的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敞开式粗放养鸡棚,投入相对较低。鸡场建好后,引进什么蛋鸡品种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瞿淋咨询万州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后了解到,从德国引进的“罗曼粉”蛋鸡品种体态均匀、性情温顺、无啄病、抗病力强、产蛋率高、产蛋高峰期长,更适合养殖。她第一年便引进了3000只的“罗曼粉”蛋鸡苗。为了掌握蛋鸡养殖技术,这期间瞿淋积极向万州区农业农村委的专家请教,上网查询资料学习,还订阅了一些专业报刊给自己“充电”,并外出参观考察现代化的养鸡场,将所学经验应用到鸡场管理中。

“开始创业时,压力也很大,鸡有一点小毛病,整夜都睡不着。”瞿淋说,“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鸡的精神状况,看看可有缩头的、闭眼的,吃食、饮水是否正常。”

在瞿淋的努力付出下,养殖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养成后鸡的产蛋率高达90%以上,3000只蛋鸡平均每天能产蛋2000多枚,因为量不大,在周边地区即可销售完,每年淘汰下来的成鸡每只售卖10元,一年下来蛋鸡养殖场能净赚10来万元。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益,瞿淋扩大了养殖规模,2006年修建了第二栋养鸡大棚房,2007年修建了第三栋养鸡大棚房,存栏蛋鸡达10000只。

▲ 柑橘种植基地一角

从单一养殖到种养循环结合

在蛋鸡养殖场,记者看到两栋宽敞的养殖房,坐北朝南,通风透光,每栋养鸡房约60米长、13米宽。经过消毒后,记者跟随瞿淋进入养鸡场。蛋鸡正产完蛋在一旁休息,刚产下的鸡蛋热乎乎的,散落在架子上,十分壮观。

“农场的蛋鸡住的是‘小洋楼’,过的还是现代化生活。温度、湿度、光照由程控板自动调节,上料、拾蛋、除粪一键搞定,整个鸡舍空气清新,温度四季如春……”瞿淋告诉记者,这些现代化养殖设备是2015年才添置的。

随着规模的扩大,养殖风险也在增加。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障效益,瞿淋加强了蛋鸡饲养技术、农场经营方面的学习,多次参加重庆市农广校、万州区农广校举办的青年农场主、高素质农民以及蛋鸡养殖等培训。通过学习交流,2015年,瞿淋决定把以前的旧鸡场全部推倒,重新修建现代化养鸡场,引进自动化喂养蛋鸡的设备,蛋鸡存栏量可达到30000只左右。这套设备从饲料加工完成后就开始工作,通过饲料输送带,从饲料加工车间直接把饲料输送到每间鸡舍,然后通过喂养设备来回作业,投放到每只蛋鸡面前,这一科技设备不仅省时省力,更能保证蛋鸡的饲养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养殖规模扩大了,除了加强饲养和防疫灭病外,搞好环境控制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瞿淋说。按以前的规模,环保问题不是很突出,现在规模大了,如果不处理好粪便问题,不仅污染环境,周围村民意见也会很大。特别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力推进,作为当地的大型蛋鸡养殖农场,更有责任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保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不受污染,因此蛋鸡粪便的科学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2017年,瞿淋在蛋鸡场附近修建了1个沼气池,流转了周边的闲置土地150多亩,用于柑橘的种植,还承包15亩的鱼塘用于蓄水养鱼。平时鸡场的粪污直接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发酵过后用干湿分离机进行干湿分离,分离出来的干粪堆码再次发酵后,用作果树的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分离出来的肥水,则用于柑橘的浇灌,柑橘园平时长的杂草就割来喂鱼池里的草鱼,形成了“蛋鸡+柑橘+鱼”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做到了真正的资源循环利用,彻底解决了蛋鸡场的排放污染问题。

“现蛋鸡场存栏1.5万只,年毛利在150万元左右,鱼塘投放了3万尾鱼苗,每年有近3万元左右的毛利,果园今年进入盛果期,有望挂果15吨,收入30万元左右。”瞿淋高兴地给记者算起了种养收入总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多年的饲养过程中,瞿淋对蛋鸡养殖有一套独特的经验,她告诉笔者,蛋鸡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勤照看,多观察,及时做好防疫及疾病防治,特别是近年一些地区禽流感的爆发,稍不注意鸡场就有可能毁于一旦。为此,瞿淋通过添加特配的纯中药制剂、酸化剂、维生素来增强蛋鸡体质,提高产蛋质量。再有一点就是坚持,即便是鸡蛋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瞿淋也从未想过放弃,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保证长年为客户供应鸡蛋,从而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

近年来,因为瞿淋的养殖技术过硬,再加上独特的绿色生态饲养方法,在品质上主打健康绿色生态牌,产出的蛋圆滑透亮,蛋黄凝结富有弹性,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已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销售渠道。周边群众看到瞿淋的成功,纷纷效仿她,找她咨询养殖的经验,她言无不尽地把经验传授给别人,销售渠道也一起分享,带动了脱贫户付开清、易良国、周宗芝等村民共同养殖致富。

谈到农场未来发展时,瞿淋满怀信心,表示今后将秉持循环、智慧的发展理念,引导村民不断扩大蛋鸡养殖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着手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叫得响的地方特色蛋鸡品牌,建成一个集绿色生态养殖、种植与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性家庭农场。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