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千年“老”味道,城口老腊肉“老产业”新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网 09-28 19:24:36

发布会现场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张程)很多朋友都知道城口老腊肉好、城口老腊肉好吃。那么,城口老腊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城口县又是怎样推动城口老腊肉新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再升级?今(28)日下午,在城口老腊肉新发展乡村产业再升级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城口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董弈锋给出了答案。

腊肉最早的传说始于舜帝南巡时期,起源追溯已有2500多年历史。《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即为早期的腊肉。《庖厨图》《齐民要术》《岁时杂记》《儒林外史》等文献,对腊肉制作、工艺、吃法、传播均有记载。城口人民世代承袭、不断改良,制作出广受大众喜爱的城口老腊肉。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获得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口的“富硒”生态,造就饕餮美味

据董弈锋介绍,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属亚热带山地气候,普遍海拔在800至1500米,年平均气温14.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是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带之一,荣获“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称号,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天然沃土。城口高山生态猪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以天然的富硒饲料为食,养殖周期长达300天以上,造就了城口老腊肉最优质原材料。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通过独特的香料腌制与青冈木炕制的洗礼,坚守苛刻的温度与时间的双重考验,一道“传统工艺、古法制作,高炕慢火、低温发酵”的城口老腊肉才能呈现在人们面前。城口老腊肉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富硒富锌农产品,产品远销俄罗斯、港澳及东南亚国家。

与会的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王启贵介绍,城口有“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之称,至今仍保留着大片原始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可达2.5万个每立方厘米,为城口老腊肉的低温发酵工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城口是全国富硒带之一,土壤硒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在此生长的地源性饲料是天然富硒的;用于加工城口老腊肉的原料主要为饲养周期为10个月以上的地方品种猪,再加上地源性饲料,猪的品质非常好,肌间脂肪含量高,制作的腊肉产品口感更好;传统城口老腊肉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炕制,炕房的温度保持在12℃左右,其加工工艺为低温发酵,在天然的生态环境下,有益微生物自然发酵而成,形成了丰富的微生物菌群,这样城口老腊肉具有天然独到的风味。

“五大体系”建设,助力“老”产业再升级

据悉,目前城口县通过“企业+生产基地+村集体+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城口老腊肉年销量达8000吨,年产值达8亿元,每年带动1.5万余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董弈锋表示,当前,城口县正全力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推动“老产业”新发展、兴乡村。在目标设定上,按照“稳定供给、提质增效、知名品牌”总体目标,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生产规模达到1.5万吨,产值实现20亿元以上。

在实现路径上,实施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保护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建设,打造在城口老腊肉统一公共区域品牌下的多元供给产品。

构建全新标准化生产体系。从猪种选择、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优良种猪,提高养殖设施标准化,加强地源性饲料研发应用,提升屠宰加工和冷链配送能力,培育“生产+电商+旅游”新型作坊,促进生产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制定实施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工艺流程标准,建设分级分类产品标准和识别标志,提高城口老腊肉标准化水平,稳定城口老腊肉质量,丰富产品门类。

构建全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产、学、研、金、用”五位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技术公共咨询服务平台,组建城口老腊肉研究所、城口老腊肉地标产品赋能中心,跟重庆的畜牧科技院,西南大学,包括中粮的营养研究学院一起共同在组建这个赋能中心和研究所,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为市场主体、养殖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和生猪养殖“保险+期货”风险防控机制,优化政府扶持和金融支持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构建全新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积极开展质量安全、产品溯源、产品认证,建立城口老腊肉分级分类品质控制体系,全过程加强产品质量把控。开展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建立全产业链产品溯源认证管理体系,对生猪养殖、制作加工等主要环节实行溯源管理,通过“扫码溯源”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同时,严格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构建全新品牌保护和营销体系。挖掘城口老腊肉文化内涵,优化产品包装、标识,深化品牌策划营销,健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分级分类”的品牌矩阵,推进城口老腊肉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出城口老腊肉分级分类标准,黑标、金标、绿标,不同的生产周期,不同的养殖的和炕制的标准,都是作为城口老腊肉分级分类标准的一个重要标识体系。

构建全新联农利农利益联结体系。推进城口老腊肉提升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完善生产组织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农产品、生产资料、作业服务的利益分享机制,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分配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养殖积极性,形成“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