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江北区: “高标准农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11-28 22:26:15

▲ 江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走进江北区五宝镇豆豆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排排草莓大棚鳞次栉比,棚内一条条滴灌管网、吊喷设施布置井然有序,一畦畦绿油油的草莓苗长势喜人,春节前后大棚内的草莓即可陆续上市,丰收近在咫尺,孕育着致富的希望。

正是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五宝镇有效盘活抛荒耕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和美丽庭院一体化建设,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综合体、乡村旅游特色村等示范项目,吸引来八方游客,带动农家乐、乡村民宿、露营基地持续升温,让高标准农田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近年来,江北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生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建设中,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坚持严要求、强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取得明显成效。在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的同时,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都市休闲农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补齐短板,筑牢农业发展根基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呈东西向狭长分布,横跨重庆都市核心区,目前,农业发展存在全区农业人口少、耕地面积小、农业经济体量小的特点,与重庆其他区(县)相比,江北区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生产条件差,农民普遍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不高。

为加快补齐农田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江北区农业农村委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为确保这一任务的完成,江北区在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将有限的资源有效整合,大力实施拓宽生产道路及机耕道,新建生态保育池,整治山坪塘和蓄水池,田块归并、条田整治等建设内容,着力建设“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五宝镇万缘村过去跑肥、跑水的低产田,如今变成了保肥、保水的高产稳产田,村民们感慨地说:“过去的地是上一块下一块,缺水少电,浇一次地天不亮就去占水源,铺六七百米的管子,一天下来灰头土脸,满身泥水;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田块成形,水电配套,出水口都在地头,打开就能用,耕种收获都方便了很多。”万缘村的这些变化,正是江北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平整肥沃的田地、完善的水利设施、四通八达的道路、先进的种植技术为江北区农业优质高产保驾护航,也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以前的田地都是分散的,每家每户1~2亩,绝大部分农田地势高低不平,沟渠破裂,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和规模生产经营。通过项目建设,完善了渠网、路网、田网等田间工程,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推进了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江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江北区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发挥近郊的区位优势,积极招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项目区进行深度开发,大力发展采摘体验式经济林果等休闲农业,目前,已吸引了多家农业经营主体投资乡村产业发展,新流转土地约3000余亩,建成了稻鱼综合种养、蔬菜、水果等富民产业基地,并以此带动农民增收。

“再过两个月,我们的草莓就进入采摘期,到时候来的游客就会逐渐多起来。”王成炳告诉记者,目前农场里种植了草莓,还有樱桃、葡萄、枇杷、火龙果等10余个水果品种,共计300余亩,产品以游客入园体验采摘为主,基本不用拉出去就销售完了。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成炳,看准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红利,5年前便带着家人来到万缘村,在项目区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葡萄、梨子、桃子等果树,建起了鱼池,还开了一家主打柴火鸡美食的农家乐。游客可以在农场里采摘、垂钓、就餐、住宿。村民通过在农场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土特产品的销售,村民的收入大大提高。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江北区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在豆豆农场推广滴管、喷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高效节水与精准施肥融为一体、更好结合。使用水肥一体化,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直接就可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地输送到植株的根部。

“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约4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王成炳骄傲地介绍,“即使今年重庆遭遇严重的干旱,我们基地的果树几乎未受到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豆豆龙农场借助设施栽培、土壤改良、引进新品种等措施,实现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水果供游人采摘。仅仅是草莓,就能从头一年的12月摘到第二年的4月底,而每年四月底五月初,枇杷又会接过“接力棒”,然后是梨子、火龙果等陆续登场。

王成炳高兴地说:“多亏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不仅帮我们减少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降低了生产劳动强度,加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的转型。”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五宝镇已打造寿竹基地、食用菌园、水果产业园、花卉苗木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园区,促进建成一批新型农业经营组织。

念好“融”字诀,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每年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五宝镇万缘村六社若源农民专业合作社40亩果桑进入盛采期,放眼望去,绿叶葱茏间,一簇簇或红或紫的桑葚果挂满枝头。三五成群的游客提着篮子,穿梭其间,感受自由采摘的惬意,采摘累了,还可到果园旁的池塘边垂钓,感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雅致,做一回散漫自在的钓客,再品一口合作社自酿的色泽诱人、晶亮透明的桑葚酒,入口酸甜,回味延绵,这乡村山林的夏日味道更浓了。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如今游客们体验乡村采摘、垂钓乐趣的网红打卡地,小小桑葚果,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也成为了万缘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合作社负责人丁如波坚持用传统酿制工艺及窖藏技术生产的窖酒在五宝镇万缘村颇有名气,但好酒也怕巷子深,由于万缘村相对偏僻,销售范围仅限当地,销量不大。丁如波逐渐认识要想扩大销量增加收益,必须要有人流,必须要开发出适合现代人需求的产品。于是他流转35亩荒地种植台湾大果桑和22亩水面养殖淡水鱼。丁如波原想着,果桑成熟期,会有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垂钓。然而因为园里的采摘道路全是泥巴路,坡又陡,垂钓环境简陋,前来的游客门可罗雀,与预期效益相差太远。

江北区农业农村委及时了解到合作社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后,通过在万缘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村路作了彩色混凝土路面改建,硬化、扩宽了桑园生产、采摘道路,完善了排灌设施,对池塘进行便利、生态化整治。

如今走进万缘村,村路整洁平坦,两旁精心培育的花卉成片盛开,屋舍修葺一新,墙壁装点着各式各样的涂鸦,桑园采摘便道四通八达……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正奋力绘就一幅发展新图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我们村的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造提升,我的桑园很快吸引了大批的城里游客前来采摘、垂钓。游客多了,也带动了窖酒的销售,特别是桑葚果酒大受游客欢迎,供不应求,今年卖出了35吨酒。” 丁如波感激地说。

江北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一是接待服务载体建设初见成效。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园区,拓展其休闲观光体验功能,已形成了5个休闲观光体验园,建成农家乐。二是培育了一批经营主体,目前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0余家。三是通过打造品牌,聚集人气,培育了年猪文化节以及枇杷樱桃等水果采摘节品牌;依托节庆促销,提高了五宝窖酒等乡土特色农产品知名度;豆豆农场、干坝村生态农业园创建为重庆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22年江北区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近2万人。

青山绿水美如画,沃野田畴绘新景。穿行在江北区乡村,一条条高标准路渠错落有致,一块块翻耕的农田竞相吐芳,一幅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在江北区农村大地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