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
重庆拿什么留住青年人才
重庆瞭望 03-14 09:52:57

毕业季在即,春季招聘正热,无数青年人才正在择城、择业。日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主持召开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时,高度关注重庆高等教育和高校人才工作,提出要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打造领军人才、壮大青年人才。

那么,重庆该如何去召唤青年,壮大青年人才队伍?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吸引青年在重庆落地生根?

高校双选会现场。陈仕川 摄/视觉重庆

青年人才是城市翘首以盼的“香饽饽”,不少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都依靠青年获得了发展“加速度”。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14岁至35岁的青年人口超800万;而与重庆同为新一线城市的杭州,互联网及电商产业发达,其2022年流入人才中,20~40岁的占比高达93.42%。

近年来,重庆一直把人才强市作为首位战略推进。而旗帜鲜明地招引青年来渝,既是对以往引才战略的细化加码,也体现出重庆信任青年、拥抱青年的“青年观”。

新重庆建设需要新青年。文旅是当下不少城市吸引人才的新窗口,而重庆正因青年的青睐而受益。打开社交媒体,无数青年自觉充当重庆的“自来水”,“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赛博朋克”已成重庆文旅重要标签,这在拉动重庆文旅消费的同时,也让重庆的城市面貌与发展思路越来越年轻。

你看,从民心佳园夜市到贰厂文创街区,重庆的新业态、新面貌被青年激活;而合作村青年国际社区、紫薇路集聚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重庆向“青年发展型城市”迈进。

青年人才在重庆“才至如归”。放眼巴渝大地,青年人才机遇无限:

制造业作为重庆的“家底”,正在积蓄转型升级的磅礴动能,对青年人才需求旺盛。去年的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重庆就引进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关人才1637人,占引才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当下,为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庆正发力“数字重庆”建设,打出了“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科技牌。这类行业面向未来,有较高的专业壁垒,但“Z世代”的青年人才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往往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在其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未来,重庆也将对吸引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数量、结构,定目标、定时限、定举措、定责任,有规划地为青年人才铺路搭桥,让青年在重庆大展拳脚,让重庆对青年才尽其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科研人员在SG128天线暗室进行天线测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吸引青年人、留住大学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大事情。重视青春力量之余,也要创新工作机制,应看到,重庆在青年人才工作上还有提升空间。

人才品牌上,声量还可增强。人才品牌,既能打响一地引才的知名度,也能换来人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不管是“来了就是深圳人”,还是“蓉漂之后,再无漂泊”的响亮口号,都让这些地方在招引人才时更加吸睛。

而重庆虽已有一定数量的本地人才集聚,但覆盖行业类型较窄,对更大范围内的青年群体影响不足;此外,在创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上,也还存在“外才”“内才”兼顾程度不足,以致传播范围有限的问题。

也应看到,目前重庆在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也在打造巴渝工匠计划和重庆鸿雁计划等人才认定品牌,其红利能够帮助重庆打造叫得响、传得广的人才品牌。

引才政策上,要增加清晰度透明度。引才政策关系到人才的获得感,但重庆过往的一些引才政策不够清晰,让人才对“前景”与“钱景”的判断不明朗。

重庆区域间区别较大,地方引才政策应差异化制定,但有的地方引才只重市级精神,却没有结合地方实际,难以对接所需人才。此外,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人才互认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外来人才面临着“干不了就走”的尴尬局面,缺少留才的弹性空间。同时,联合企业所做的引才还不够广泛,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相关政策还需完善,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还有待激活。

多方协同上,关键环节仍有梗阻。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就要不断缩小信息差,让企业、政府、学校和青年想到一起,同向发力。在这方面,重庆仍有提升空间。

比如,产学研融合不紧密,本地虽有许多工科类学校,但制造业中的一些市场主体仍面临低端人才稀缺与高端人才浪费的局面,导致行业招工难、就业难并存;另外,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日益重要,但相关高校跟进的步伐还不够紧密,学生培养与产业需要间存在“时差”。

抛开上述堵点,重庆大学学生发起的一项问卷调查也表明,多数人才认为重庆生活成本较低,生活幸福感高,城市包容、有人情味,但也有部分人才表示难

助力数字重庆建设,两江新区礼嘉智慧政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数据。记者 刘旖旎 实习生 王海贝 摄/视觉重庆

而今无数青年人才正处于择城、择业的关口,重庆应如何当好“伯乐”,让“千里马”们选择重庆、挥洒青春呢?

精准引才,让青年愿意来。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彦认为,“营造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的良好生态”,关键就在“奔”字。城市向青年喊话之余,还要拿出“只要你是我们所需可期之才,我们就有信心为你营造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态度,并让这种态度贯彻于施政所向和产业发展。

而在手段上,目前,重庆正在推进“数字人社”建设,通过打造“渝才荟”数字化平台,归集、统计和分析人才结构、数据,了解人才所需所盼,相关成果也要积极反哺重庆接下来的识才引才工作,让人才精确认识重庆。

创新机制用才,为青年提供发展空间。青年初入社会,潜能尚未激发,往往呈现“相对弱势”。因此,招引青年不能武断采取“拿来主义”,而是要适才而用,创新选拔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潘复生院士关于切实破除研究生招生就业过程中“第一学历歧视”的提案就引发网友热议,此类“一刀切”的用才标准恰好是重庆招引青年时应该避免的。

此外,超常规引育人才中的超常规思维也需在青年人才工作中继续深化。例如,就业上,面对急缺人才,要出针对性的考核举措,有“特岗特办”的灵活机制,让人才与产业对接更顺畅;在创业上,青年人往往对新兴业态有敏锐的直觉,政策上就应该放宽准入标准,让青年的创意激发行业的活力。

真心实意留才,爱护青年才能吸引青年。引才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买定离手”,而是要营造爱才惜才的社会氛围,让人才愿意待、留得下。如今,重庆在互联网上有着青年们的“眼缘”,而如何将这份“眼缘”化作城市发展、人才集聚的“机缘”则更为关键。

在张彦看来,诚恳回应青年人才的急难愁盼,想其所想、忧其所忧,才是青年人才工程的题中之意。除了引才阶段的落户、补贴要拿得出、看得见,用才育才留才上也要出更多政策实惠,让重庆真正成为青年人才的“吾心安处”。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发展,吸引青年就能赢得未来。这一次,重庆的舞台属于广大青年!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