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未来城市蓝图今日发布 向“超大城市”迈进
城乡统筹发展网 03-26 20:25:37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3月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这就是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解读《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明确了重庆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是我国的直辖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发布会上,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琼,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睿详细解读了《规划》内容。

“重庆,是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制度建立以来,全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城市。”扈万泰介绍,《规划》是重庆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纲。

《规划》主要内容:

明确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国务院批复文件指出,重庆是我国的直辖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批复文件要求:《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更加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

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为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规划》基于我市“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规划期限是2035年,规定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664万亩,占重庆市全部国土空间面积比例的21.6%,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比例的23.3%;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规划》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9.9亿立方米。

同时,《规划》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保护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规划194处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的14.58%,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中心城区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县城支撑、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联动的新型城镇化布局结构。

聚合大空间,建设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

国务院批复要求,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优化主体功能定位。重庆是8.24万平方公里、3400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发展空间巨大。

《规划》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和环境承载力,构建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三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承载3600万人口容量的生产生活空间。主城都市区是我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渝东北三峡库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规划2035年,全市城镇化率约80%,中心城区城镇化率约95%。

主城都市区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区域,包括22个区县,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空间格局,主要由中心城区、渝西地区和渝东新城三个部分组成。规划控制中心城区中部槽谷的城镇规模,重点在西部槽谷、东部槽谷发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以及绿色新型产业,形成“一核两江三谷四山”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

渝西地区规划渝西国际开放枢纽,深化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渝东新城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融合互动,规划一批现代化郊区新城。主城都市区集聚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开放平台、交通枢纽、金融商务、文化旅游、宜居生活等核心功能,集聚国际人才、全球资本等高端要素,形成更高能级的开放共同体,成为建设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的主要承载地。

聚焦大开放,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批复要求,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规划》按照“多层级、一体化”立体综合交通网,构建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连接四方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10条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联通国家主要城市群,对接国家六大经济走廊。东向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联通东亚和亚太地区;南向优化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联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向提升中欧班列通道能力,联动北向中蒙俄班列通道,通达西亚和欧洲地区。

规划2000公里“米”字型高铁网、500公里“三干线多联线”城际铁路网、2100公里“六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网,实现与成都、贵阳1小时通达、周边其他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北上广6小时通达。

规划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49个。

规划完善民用机场布局体系,扩建江北国际机场,规划布局重庆新机场,合理布局通用机场,规划国际直航城市100个以上,国内直航城市覆盖率80%以上。

构建以长江航道为“一干”,嘉陵江、乌江、渠江、涪江为“四支”的高等级航道骨架体系。集约利用岸线,完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江海联运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区、万州、涪陵为核心,永川、江津、长寿、丰都、忠县、奉节、合川、武隆为重点的“3+8”规模化港区布局体系。

规划主城都市区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万州-达州-开州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江津、永川联动四川的泸州-宜宾,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涪陵、合川、綦江-万盛、黔江、秀山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合力支撑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聚力大产业,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批复要求,培育现代制造业集群,提升渝西地区产业承接能力,保障科技创新空间需求。

规划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空间。聚焦补链强链,优化配套功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提质增效工业用地空间发展。在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和工业园区布局先进制造业,在渝西地区实施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

规划布局“416”科技创新空间。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引领作用,建设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荣昌高新区、永川高新区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保护传承巴渝文化,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批复要求,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

《规划》构建市域遗产保护空间体系,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利用好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武隆片区、金佛山片区)、神龙架(五里坡片区)世界自然遗产和长江三峡等文化景观资源,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抗战遗迹、工业遗产等其他文化遗产。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全市53项国家级、70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保护传承好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弘扬建党精神和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完善历史文化场馆布局,统筹落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红岩文化公园建设,培育弘扬重庆的城市精神。

塑造山城江城风貌。运用好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彰显现代化新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实现城乡风貌整体大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

批复要求,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多层次便利化复合化城乡生活圈。

《规划》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镇均衡布局文教卫体设施和公园绿地。中心城区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度,区县城突出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郊区新城。乡村补齐健康、文化、养老、互助等短板,建设舒适宜人,邻里和谐、富有现代感的生活社区。

建设“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实现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各城市间1小时通达。中心城区规划24条城市轨道线,实现里程倍增和“半小时中心城区”,提升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完善市政、防灾设施布局。构建稳定可靠的能源网、水利网、通信网,完善防洪、消防、人防、应急避难场所等防灾设施布局,加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气候适应性,建成具有山地特色的“韧性城市”。

扈万泰表示,批复要求,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抓紧编制审批有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出台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组织好各部门各区县认真主动落实《规划》,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引领的优势,做好衔接、核实,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方向 摄制 白源媛 审核 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