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新突破 江北区靠什么啃下“硬骨头”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曾立 佘振芳 04-22 09:17:50

开栏的话

2023年12月,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奋力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意见》,吹响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的“冲锋号”。2024年4月2日,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推进会上再次强调,要全力攻克堵点、卡点、难点,坚决啃下“硬骨头”,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势见效。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今起,本报推出“改革攻坚新突破区县行动”系列报道,看各个区县啃下了哪些“硬骨头”、拔掉了多少“铁钉子”,探讨经验、总结得失,为下一步攻坚克难提振信心、积蓄力量。

江北区是我市的经济大区,其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然而,该区却只有4家区属国有企业,且平均负债率只有42%。

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42%是个什么水平?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4.9%。也就是说,江北区国企负债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0多个百分点。

除了财务状况良好,江北区国企还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约21.70亿元,参与众多重点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江北区国企是如何做到的?

当前,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逐步进入深水区,难啃的“硬骨头”也越来越多,江北区的做法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华信公司刀刃向内

一共只有员工52名,却有10个部门,部长、副部长等中干就有17人。这就是曾经的重庆华信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华信公司)。

成立于2002年的华信公司,是江北区唯一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持有北城天街现代广场D区2万多平方米的产权。多年来,该公司又陆续投资了十余个项目,在聚集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小贡献。

后来,随着投资项目陆续到期,华信公司逐步退出,北城天街现代广场D区每年两三千万元的租金,成了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商家撤出,欠缴租金,导致收入大幅下滑。”华信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董晓容回忆,加上部门繁杂、人员冗余、效率低下,企业发展面临“隐痛”。

2022年年初,随着江北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华信公司开始“刮骨疗伤”。

首先是内部“动手术”——原有的10个部门精简为7个部门,原来的行政部、党群部、审计监察部和人力资源部合并为综合部。

精简、合并,必然涉及人员变动。

“伤筋动骨哪有不‘痛’的?我们采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充分沟通,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有原部门正职没有竞选上的,离开企业去了其它地方,也有个别重新回到一线业务岗位的。”董晓容说,理顺内部关系花了约半年时间,原来的52名员工精减成33人,内部管理和制度方面也向现代化企业改革。

比如,公司通过猎头引进了1名职业经理人和3名基金、担保业务骨干。

胡东就是在2022年8月来到华信公司担任投资总监、2023年12月担任副总经理的。此前,他在一家上市公司下属新能源板块担任大区总经理,负责新能源投资业务,有多年股权投资经验。

为什么从上市公司跳到区属国企?“江北是经济大区,平台好,股权投资业务也是我擅长的。”胡东坦言,最吸引自己的是未来的发展前景。

华信公司在这次改革中,还打破了以往较为固定的考核机制,与职业经理人签订目标责任书,考核与经营业绩挂钩;对普通员工的考核,也更加向经营业绩倾斜。目标完成得越好,收入就越高。灵活的考核制度,激活了公司上下干好经营业务的积极性。

江北国投应运而生

外部整合,也在大刀阔斧推进中。

2022年初,江北区启动国企提质增效行动,将原有的“8+3+25”国企架构优化为“4+16”,“4”是4家区属国企,“16”是16家子公司。

华信公司与另外3家功能定位相似的宏融集团公司、盘溪市场公司和华恒公司,合并重组为重庆市江北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北国投)。

过去,这4家公司旗下还有9家子公司,有的属于“僵尸”空壳,有的长期亏损。重组后,江北国投关停、注销了5家,变成1个集团+4个子公司,通过减少“僵尸”企业和“出血点”,实现“瘦身”健体,轻装上阵。

“不过,瘦身健体并非一味把企业数量向下减,而是要结合国企保障重点领域和服务关键环节的能力合理规划、优化调整。”江北国投董事长唐勇说,江北国投结合资产经营管理和投资的主责主业定位,对子公司进行了专业化整合,定位明晰。

比如,华信公司主要负责股权投资、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等业务;盘溪公司聚焦物业、房产租赁、市场管理;重体产业公司(原华恒公司)主要负责体育场馆运营、文体培训和赛事;江北国投商业管理公司(原宏融商业公司)则负责西部金融培训中心及酒店、温泉、咖啡、长租公寓等商业项目经营。

业务更聚焦,发展方向也更明朗。胡东来到华信公司后,干劲十足。他带领团队建立起“股权直投+基金投资”支持招商引资新模式。短短半年,公司就陆续参投奕欣基金、新奕基金、泰和峰基金等主体,投资引入一批链主企业。

比如欣晖材料,是一家从事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的企业,2023年2月投资,4月拿地,10月厂房封顶,目前正在进设备、试生产;奕斯伟计算是一家拟上市的芯片龙头企业,去年5月左右签约落地,将在江北打造车规级芯片设计主体。

华信公司还搭建了江北区唯一的国资专业化产业引导基金运作平台,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组建了江北区唯一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重庆悦诚融资担保公司,助力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整合之后,通过集团规模化运作,大家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唐勇深有感触。截至2023年末,江北国投已投资34个项目,涉及江北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医疗、文旅安保、金融科技、农副粮油等领域,所投项目累计实现营收116.85亿元。

2023年,江北国投总营收同比增长2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7%。

江北国企敢为人先

江北国投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江北区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江北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罗国辉回忆,十几年前,江北区属国企接近90户、员工近2500人,很多企业内设部门冗余,管理混乱,企业数量多,竞争力却不强。

201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2022年基本完成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目标,江北区随即启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19年,仅用三年时间,江北区就将近90家国企改革重组为8户区属国有重点企业、3户项目公司和25家子公司,也就是“8+3+25”,从业人员精减到1892人,降幅达23%。企业布局“由分散到集中”、资产规模“由小到大”、管理方式“由粗放到规范”。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进。

2022年,江北区国企启动新一轮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压缩层级,从“8+3+25”到“4+16”,企业总数同比减少44.5%、区管领导班子同比减少63.6%,同时严控内设机构和人员,4户集团内设机构减少55%。

瘦身健体的结果,是“肌肉更发达”——

国企资产规模不断壮大,从2021年的840亿元,到如今突破980亿元;竞争力大幅提升,4家区属国企中,有3家获得AA+信用评级。

企业的“造血”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比如,由原中鹏集团公司及下属睿昇建设公司、金丰宜居公司、建北监理公司、鹏远实业公司,以及唐桂建司、港城工业园区公司、五宝建司兼并重组而成的江北城开集团,其承担的长安三工厂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获得授信69亿元,融资成本低至2.88%,创下区属国企融资成本新低。

罗国辉介绍,2022年前,区属国企的平均负债率在60%,整合后,通过内部债务相互抵消、债务吸收、还款置换等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下降到了42%。区属国企平均融资成本此前为5.7%,甚至有的高达7%,现在也下降到平均3.63%,处于全市地方国企低位水平。

“每年,我们都要制定投融资计划,判断总盘子有多少,来作统筹安排。同时在债务控制方面严格打表,负债企业要提前半年制定还款计划,提前3个月准备还款经费。”罗国辉说。

改革成果惠及民生

改革激发活力,让沉睡的资产焕发新的生机。

罗国辉介绍,江北区从2019年开始加快推动资产盘活,截至目前,已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账面价值共计约21.70亿元。其中,国有企业房屋利用盘活4.16亿元,土地出让17.54亿元,完成盘活目标任务的74.65%;盘活回收资金约5.35亿元,完成回收资金目标的69.39%。

这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利好——

整合利用8处闲置房产共904套房源,打造大庆村青年公寓、南桥苑长租公寓、五里坪人才公寓等长租公寓项目,为创业青年、普通工人群体提供居住保障,入住率达90%以上;

梳理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等边角闲置土地,2023年打造口袋公园3个、小微停车场49处,新增小微停车位2556个,为市民解决停车难题;

改旧立新,将铁山坪共计1.53万平方米的存量空置资产,打造为西部地区最大型的综合类培训教育基地西部金融培训中心,目前培训订单已排到了5月;

积极探索引入专业团队等社会力量,通过合作经营、特许经营、资源共享等方式整合优质资源,打造文创园、“好吃街”“韩国首尔街”等多种业态,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深化央地合作,引进华能总部基地、长安科创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和中粮集团合作的中粮·天悦壹号项目顺利推进。由华润集团打造的中環万象城项目正加快建设,未来观音桥将新增一处百亿销售额的标志性商业。

“去年,区属国企利润总额达2.9亿元、增长16%,今年一季度实现全面扭亏为盈。”罗国辉介绍,下阶段目标是重点防止企业返亏,力争全年区属国企100%保持盈利状态。三年内,力争实现国企利润翻三番,真正把国企建设成为聚焦主业、适应市场、功能突出、高效高能的新国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先遣部队”。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