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要闻
重庆“一表通”减轻基层“报表负担”
重庆日报 06-11 09:40:26

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工作人员在调度“一表通”台账。记者 周雨 摄\视觉重庆

月均报表数由115张减至11张,处理单张报表时间由平均2小时减至10分钟——日前,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昭华梳理街道工作量时发现,镇街每年要报送的1000多张传统报表被全面消除,基层人员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服务群众上……

变化,来自“一表通”应用系统(以下简称一表通)的运行。

去年,在数字重庆建设整体构架下,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报表负担过重问题,我市开发出“一表通”,经试点后逐步在全市市级部门、区县和镇街推广运行。

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质量、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一表通”运行以来取得“三减三增”实效,发挥出为基层减负、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的积极作用。

报表负担困扰“表哥”“表姐”

胡晓燕是永川区朱沱镇民政救助岗工作人员。以前,她负责的报表内容可谓繁杂——分别登录各填报系统,按不同流程填报各种内容,一个周期后再次上报……有的报表要登录市区两级业务系统分别上报,还有临时性统计要通过微信、QQ等途径报送。

“这还不算完。”胡晓燕说,那些已报送的部分报表,每个月还得打印一份纸质件,然后“层层报关”签字、盖章,再送存档。

“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的‘报表负担’以前在镇街层面非常普遍。”市“一表通”智能报表工作专班负责人说,由于从市、区两级层面下派到镇街的报表名目繁多,导致基层填报任务繁重。同时,不同部门、系统索要的数据存在交叉,表格格式、统计口径等存在差异,数据不能共享集成,工作人员疲于复制粘贴、多头报送。

为了完成任务,镇街往往会组织各村、社区、网格、科室站所进行层层填报,由此严重挤占开展其他工作的时间。特别是有些表格由于填报时限紧,填报人员只能根据平时掌握情况估算填写,造成数据失真。

“表哥”“表姐”曾是不少镇街基层人员对填表工作的调侃。在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近120名工作人员中经常承担报表填报任务的就有80人左右。

“报表+台账”数字赋能基层减负

为解决基层“报表负担”,重庆突出大场景、小切口,全面启动台账报表应用试点,通过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

自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以来,我市探索建设“报表+台账”数字化融合场景,去年9月在永川区率先试点“一表通”应用系统。经过半年多运行,在推动基层减负、治理增效等多方面取得实效。

永川区大数据局负责人介绍,永川区依托数字重庆“1361”总体构架,在基层智治体系下,形成“131”架构——将“渝快政”作为1个统一入口,形成“数字台账、智能报表、分析调度”3个核心模块,建成1个镇街数据池。

“数字台账”模块承载日常数据填报上报,通过部门核心业务梳理,结合历史报表,设计生成各领域、各条线台账,将报表变为数字台账。

“智能报表”模块承载临时报表任务,由部门下发报表,基层在线填报、审核上报,满足部门临时业务数据需求。

“分析调度”模块基于“台账+报表”沉淀数据,发掘数据价值,为实现数据利用奠定基础。

“通过打通数据壁垒,让‘找基层要数据’变为‘在系统取数据’,这是‘一表通’应用的主要优势。”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基层工作人员只需首次录入历史数据、动态维护确需走访生成的数据,相关部门即可在台账上实时查看调取。

以关爱残疾人的报表为例,以前各镇街需向残联、民政等多个部门定时报送多张报表,包括《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变化情况对比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变化情况对比表》等。各报表中残疾人姓名、家庭经济状况等很多内容重复,工作人员需要重复填报。如今,实现数据自动关联、实时更新后,这些内容自动合并为“残疾人信息台账”,不再需要人工填报。

目前,全市各区县传统报表平均压减率达到50%以上,各镇街的填报压减率达到70%以上,各级各单位运用“一表通”即可实现数据维护、智能上报、随时取用。

“一表通”推动基层治理增效

今年4月,永川区双石镇村民60岁的龙方荣,第一次领到政府发放的困难救助金。

3月,双石镇民政救助岗工作人员戴昕芮下村走访时了解到,龙方荣独居、生活困难,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和扶养人,属于低收入家庭,符合相关救助政策。3月底,双石镇政府为他报送特困人员申请,很快就有了着落。

“以前,我很多时间都在办公室填报各种表格,很难走出去。”戴昕芮说,那时她要分月度、季度、年度报送报表,不到群众身边,便无法第一时间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

“现在,部门要什么数据,可直接从‘一表通’台账中提取,我们也不用重复填写报送。”戴昕芮表示,现在每个月临时报表只有两三张,填报内容大多是补充完善,10分钟左右就能处理好,“腾出更多时间服务群众了!”

“‘一表通’的推广运用,让基层工作人员从报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下沉到村社、社区、网格中服务群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双石镇党委负责人说。

“目前,基层报表减负效果明显。”市“一表通”智能报表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一表通”运行以来,全市基层报表数量、处理报表时间和参与报表工作人员均大幅度缩减50%以上。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