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合川晒经村的“椒”响曲
重庆日报 06-24 09:11:17

6月21日,涪江江畔的合川区太和镇晒经村,村民姚永忠手持一把花椒剪,在花椒林间采摘花椒。他的身后,是一片1200亩的花椒林。

▲晒经村村民采收青花椒。(合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要是在几年前,姚永忠一定想不到,村里闲了几年的“荒坡坡”竟能长出致富的花椒树来。

如今,晒经村仅靠这1200亩花椒树,每年就能给村民带来170多万元的劳务增收。

“晒经村曾因交通闭塞,产业发展滞后,是当地的‘后进村’。”晒经村党支部书记廖先彬说,“今年,晒经村全村花椒预计平均亩产1100余斤,总产132万斤,可生产保鲜椒7万余斤,干花椒20万余斤,产值近400万元,昔日的‘后进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

“这一切来之不易。”讲起晒经村产业发展过程,廖先彬说。

2010年,由于晒经村村委班子急缺人手,正值壮年的廖先彬在老村主任的劝说下,成了村委班子的新成员。他在走访中发现,村子之所以积贫积弱,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

“有村民要卖粮食或家禽,只能乘船去镇上,来回就要4个小时。”廖先彬说,但一提到修路,村里是心有余而“钱”不足。

廖先彬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便发动其他村干部多次到镇上争取修路资金,又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协商占地修路问题。

终于,镇上出资、村民出力,晒经村修通了第一条出村公路,村民前往镇上的时间缩短到40多分钟。

交通条件改善了,该发展什么产业?“村里无技术无资金无劳动力,发展新产业难上加难。”廖先彬回忆道,公路修通时,村里有四成耕地闲置,基础设施几乎没有,不少业主一到村里就直摇头。

直到2017年9月,村里才迎来了发展机会,镇上牵线搭桥为晒经村引来了业主,计划承租村里闲置土地发展花椒产业。

但业主却给廖先彬出了道难题:如果晒经村不能在最短时间确定可用的土地,那么就会放弃投资。

廖先彬收到通知后,立刻联系各社社长挨家挨户发动村民流转闲置土地,但是在村中留守的多为老年人,在他们看来,“土地租出去后就不属于自己,收益也得不到保证”,因此不少村民一口拒绝。

“业主会为流转土地的村民提供保底分红和租金,咱们务工也有额外的收入……”为了说服村民,廖先彬在村里召开了多次院坝会,挨家挨户拍胸脯保证收益,这才让村民点了头。

说服村民后,花椒业主开始进场整理土地、种植花椒树苗……晒经村的产业致富之路由此开启。

1200亩花椒基地建成后,为了让更多村民实现增收,晒经村探索出“合作社+业主+农户”模式,再由晒经村花椒种植合作社牵头,建立“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村民用土地入股后,既可以出工取酬,也可凭股份分红。

“投产第一年,花椒产业就给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廖先彬说,通过务工和分红,村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对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

▲晒经村村民正在加工青花椒。(合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咱们村种植的青花椒品种为天知椒,比传统九叶青花椒品质更好,是传统火锅和麻辣调料的重要原材料。”廖先彬说,近年来,晒经村花椒产业搭上了合川区发展火锅产业的“快车”,注册了“太麻佬”等品牌,还引入企业,研发出花椒油、青花椒鱼调料、火锅底料等延伸产品。

“未来,咱们村还要继续拓展花椒致富路子,让咱们村致富‘椒’响曲越来越响亮。”廖先彬说。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