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市人大代表‌‌杨栋群:2025年江津区多点发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网 01-22 15:24:56

江津区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建设名单,江津花椒、江津茶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24年,江津区“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栋群接受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专访时表示,2025年,江津区将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多点发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做好“三农”工作要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那么2025年,江津区在这个方面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

杨栋群:2025年,江津区将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改造高标准农田6.5万亩,大力推广“水稻+”、林下甘薯、油菜高粱轮作等种植模式;推进“一大一小一特”丘陵山区农机综合应用场景建设,实施社会化服务示范6万亩以上;推进稳粮扩油行动,实施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1.6万亩,建设粮油单产提升示范3.4万亩,推进“菜篮子”工程,建成益海晨科300万羽、绿派100万羽蛋鸡项目。

同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确保风险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强化帮扶工作,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强化部门协作,持续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政策落实,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

记者: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江津将如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杨栋群:总体上要把握增“量”提“质”,具体来说是走好“三条路”。

走好品牌路。围绕“一主两辅多特”全产业链建设,推动打造100亿级花椒调味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特质农品5个。持续打造“一江精彩”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走好科技路。推进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行动,积极促进落地一批农机研发推广应用项目。持续推进农机“三化”行动,办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2500台套以上,扩面“改路适机”山地户作机械化生产模式,力争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以上;聚焦花椒、柑橘、红薯等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补好设施短板,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1万立方米以上。

走好质量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提质等工程,推动泸永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5大重点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力争协议引资150亿元;持续推进蔬菜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积极策划包装产业强镇、富硒产业等重点项目,以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乡村建设能让群众可感可及。近年来,重庆“四千行动”对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作出具体要求。那么,2025年江津区在乡村建设方面将如何发力?

杨栋群:江津区将抓“点”扩“面”,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一方面,提升建设水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实施“十百千万”行动,加快推进“1+2+N”和美乡村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力争建成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3个、先行村20个、推进村70个。

另一方面,增强治理效能。推进“三制一化”重点任务,拓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渠道,迭代升级“院落制”;运用“小院家”平台推广“院落制”“积分制”数字化运用,做实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村歌大赛、农民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记者: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能全面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2025年,江津区将如何深化农村改革?

杨栋群:为了激发农村改革内生动力,江津区将做到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宅基地综合管理、农业社会化服务和集体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稳慎推进先锋镇大塆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持续做好农村宅基地综合管理,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

同时,发展好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力争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40家,培育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人才200人次以上,建设区域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家。

此外,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常态高效监管机制,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提质管理,全力推进“渝农经管”平台应用,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力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保持100%。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