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的版图上,库鲁内格勒只是斯里兰卡西北省的一个普通标记,但在我生命的轨迹中,这个被称为"大象岩石之城"的小镇,却是我教育理念的源头。作为一位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者,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我理解教育本质的生动教材。
这片土地用最朴素的方式向我展示了教育的真谛。四季更替的稻田不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一本打开的教科书:春播的期待、夏耘的坚持、秋收的喜悦,这些体验远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来得深刻。贯穿小镇历史的"肉桂之路",则让我早早明白教育应当如这条古道,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桥梁。
然而,故乡给予我的不仅是田园的诗意。斯里兰卡内战的记忆让这片土地深刻理解和平的珍贵。在这里,我目睹了不同族裔的邻居们如何在战后岁月中,用日常的包容与互助弥合历史的创伤。这种经历让我认识到,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同理心与和解的精神,这是在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珍贵一课。
如今,当我以教育研究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故乡,库鲁内格勒展现出新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我的出生地,更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传统的农耕智慧蕴含着可持续生活的哲理;多元文化的共存实践展示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智慧。这些本土知识恰恰是当代教育最需要的鲜活内容。
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创新不在于盲目追求技术的新颖,而在于能否像我的故乡一样,扎根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库鲁内格勒教会我,优质的教育应当既能立足本土现实,又能面向人类共同的未来。这促使我立志成为一名教育的"译者",将故乡沉淀的智慧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课程资源。
库鲁内格勒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我的教育观: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对生活的理解、对差异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这座小镇让我懂得,最好的教育往往源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场域,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发现并传递这些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P.U NANAYAKKA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