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如何让老年人温暖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重庆日报 03-21 09:41:31

  3月14日,九龙坡区中医院,护士正在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某医养中心安宁疗护病房,配置了电视、茶几、水暖等设施,使患者入住更有居家的温馨感觉。

  “赵婆婆,董爷爷目前是昏睡状态,生命体征正常,我来给爷爷擦下身体。”3月14日中午,九龙坡区中医院安宁疗护病区,护士谭莹双来到病房为患者董爷爷例行检查,赵婆婆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安静地看着病床上的老伴。

  74岁的董爷爷是一位脑肿瘤病人,于去年国庆节入住九龙坡区中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赵婆婆说,在医护人员的照护下,老伴人生的最后阶段很舒适。

  所谓安宁疗护,又称姑息护理、舒缓疗护,是指为患有不可治愈疾病的终末期患者,给予积极和全面的照顾。以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为重点,并关注其心理、社会及精神需要,目的在于提高和改善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有尊严地离世。

  随着银发浪潮来临,在生命终点,人们希望以更温暖的方式走完人生,安宁疗护就成为必要的方式之一。它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什么帮助?在重庆,安宁疗护发展现状如何?又面临哪些困境?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疗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

  去年4月,董爷爷患上恶性脑胶质瘤,医生建议动手术。但董爷爷不愿意动手术,想保守治疗。于是,赵婆婆陪着董爷爷到另外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刚去时,董爷爷还能自己走路,出门散步,直到去年8月,董爷爷已无法自己下床。

  子女不在身边,赵婆婆只能独自在医院照顾老伴,那几个月,她几乎没有回过家。“我晓得他这个病治不好,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医生说肿瘤随时有出血的风险。”赵婆婆回忆,那时老伴每天都喊头痛,慢慢丧失了生活能力,只能躺在床上,每一口水、每一口饭都要喂。

  第一次照顾疾病终末期患者,赵婆婆茫然无措又身心俱疲,也不知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说实话,看他躺在床上可怜得很,我心里也难受。每天我的神经都是紧绷起的,生怕他病情突然恶化。”赵婆婆说。

  去年国庆节,朋友向赵婆婆推荐离家近的九龙坡区中医院。在肿瘤科主任沈健的建议下,董爷爷住进了安宁疗护病区。

  九龙坡区中医院是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医疗机构,有23名专科医护人员。这里的病房有透着几分宁静的米色窗帘,还配备中西医治疗设备,微波炉、电视机、沙发、衣柜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病区还设有谈心室、营养室、沐浴室、关怀告别室。

  “安宁疗护病房与普通病房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再进行以治愈为目的主动干预,而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主。”沈健说,在安宁疗护病房很少见到全身插满管子、为生命做最后一搏的景象。

  统计显示,肿瘤晚期患者60%—80%都伴有疼痛、胃口差、呕吐、便秘、大小便失禁、睡眠障碍等症状,缓解这些不适就是安宁疗护的主要任务。医护人员针对董爷爷的情况,设计了个性化方案,董爷爷的疼痛及其他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最让赵婆婆满意的是,董爷爷在床上躺了大半年,都没有长褥疮。她说,这里的护士护理得非常好,每天要给老伴擦拭两次身体,还经常给他翻身。“我们会利用艾灸、针灸等中医手段减少褥疮发生。”谭莹双介绍。

  安宁疗护也包括对家属的人文关怀。赵婆婆刚来时,情绪十分低落,医护人员就经常找她谈心聊天,嘱咐她一定要注意身体,“我作为患者家属,本来心理很脆弱,听到这些安慰的话,就会想得通一些。”赵婆婆说。

  赵婆婆紧张的情绪逐渐得到舒缓,一直住在医院里陪护,每天坚持给老伴做三餐,均衡蛋白质与各类营养素。每天早饭后,赵婆婆还要到附近广场跳坝坝舞。

  最近,董爷爷病情有一些加重,失去了意识。不过,医生检查后表示,董爷爷目前肌肉状态还保持得不错。“如果老伴能平静地走,我就放心了,也没有遗憾。”或许对赵婆婆和董爷爷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办法。

  安宁疗护缺失让生命最后一程充满无奈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病人,大多经历过漫长的医疗过程,才最终来到这里。但如果没有安宁疗护,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他们又会怎样度过?

  渝中区余先生的母亲去年10月突发心梗,随即去往重庆市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做了相关检查后,老人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同时家人拒绝了创伤性抢救。

  “进重症监护室没多久,医生就说母亲心肌的肌腱已经断裂,无法抢救也不能做手术,最多只剩一两天时间。”余先生回忆,当时医生建议他们找一家有安宁疗护服务的医院陪伴母亲最后一程,他当即提出疑问:“我母亲现在的情况哪里经受得住转院的折腾,难道医院没有安宁疗护病区?”

  答案是没有,而且普通病房也不会收治这类病人。

  余先生跑了多家医院,私立医院、小医院都问过了,均表示病人住院时间太短,不能收治,最起码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入住。

  余先生一家只得让母亲继续住在重症监护室。老人离世后,余先生惋惜地说,没能让母亲在生命的最后获得安宁疗护,是最大的遗憾。

  大渡口区黄女士也有类似遭遇。几年前,她父亲被查出肺癌。从2019年到2023年,她父亲一直在某三甲医院做放疗。肺部放疗半年后,父亲出现皮肤溃烂,又做了一次手术,把坏掉的地方切除,可做完之后疼痛感强烈,只能靠吃止痛药。

  “去年底做完手术后,医院就喊我们出院,表示无能为力,建议回家休养。”黄女士说,她一下就慌了,因为父亲每天都要换药,回了家该怎么办?

  回家后,黄女士只好和母亲轮流给父亲换药。直到11月底,黄女士的父亲病情恶化,母女俩只能再次把他送到该三甲医院。在医院期间,其父亲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医生无计可施,建议他们转到其他二级医院或是社区医院。

  “我联系了区人民医院,他们明确表示不收治,让父亲回家休养,可这种情况我们普通人完全没法应对。”黄女士称,自己曾了解过有一些私立医院开设了安宁疗护病区,但她不想把父亲转过去,一是私立医院一般都是医养结合,专业性不强,费用还比公立医院高;二是如果三甲医院能够开辟安宁疗护病房,医院对患者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对症治疗,也不用折腾病人转院。

  没有安宁疗护,让不少终末期患者生命的最后一程,充满了无奈和痛苦。

  安宁疗护推广需要更多支持

  事实上,安宁疗护在我市尚处于试点阶段。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只有8家医院试点推进安宁疗护服务,安宁疗护总床位300张左右,其中试点总床位71张。

  相比其他省市,我市安宁疗护机构远未形成体系。数据显示,北京市每个区都有1个安宁疗护中心,全市床位1800张以上;上海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四川省210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已经建设15个安宁疗护中心,到2025年建设30个中心;浙江省每个县至少1个安宁疗护病区。

  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丁国富坦言,重庆开展安宁疗护有诸多难点。首先,社会认知度低;其次,我市老龄化比例高,对安宁疗护的潜在需求较大,但现有的安宁疗护服务机构较少;再次,安宁疗护是一种多学科协作提供诊疗护理的模式,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安宁疗护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低,专业人才匮乏。

  如何推进安宁疗护?业内人士表示,首先需要在政策上完善。目前,安宁疗护暂未纳入医保项目,大部分服务内容无医保对应收费项目。此外,安宁疗护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无医保资金支付方式的支持,医疗机构缺乏积极性,安宁疗护难以持久开展。

  对此,丁国富建议,可采取安宁疗护服务按床日付费的方式。“目前,该项工作已经与市医保局对接,开展相关调研,争取2024年底前出台相关医保政策。”丁国富透露。

  同时,当前“优逝”及安宁疗护等概念尚不够普及,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及准入条件等问题都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这些都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并制定相关标准。

  针对安宁疗护发展现状,接下来,我市将完善安宁疗护制度体系和医保政策,推进安宁疗护国家试点。预计到2027年,全市安宁疗护床位达到1000张以上。届时,所有区县至少有1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一半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提供安宁疗护病床。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