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耕地何以连续三年净增加——写在第三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
农民日报 06-25 09:02:03

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公布的一组数字牵动人心:2019年末全国耕地数量为19.18亿亩,距“二调”以来10年间减少了1.13亿亩,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国耕地总量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耕地持续快速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全国耕地总量何以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

“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将耕地视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2020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防止违法改变用途,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针对耕地这个“要害”,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提出新要求,今年更以一号文件明确了“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等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

“原来村里的地是零散的,有的还是撂荒地,没想到短短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增加了老百姓的收益。”2022年,湖南省宁乡市菁华铺乡万亩油菜花示范基地核心区域陈家桥村通过耕地恢复整改,形成了一望无际、“农”意盎然的连片乡村美景,村党总支书记黄立平兴奋地说,每年春天,油菜花节热闹非凡,引来游客纷纷打卡。近两年来,宁乡市恢复耕地近3万亩,2022年、2023年均超额完成省、市耕地恢复任务,2024年度新增耕地“春苗行动”任务也已全面完成。

陈家桥村耕地恢复的背后,是一系列实打实的耕地保护措施在发挥作用:

首先是“多规合一”。自然资源部于2022年编制完成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并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明确了耕地保护优先序,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其次是“合二为一”。2022年,自然资源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动耕地保护考核和粮食安全考核“合二为一”,翌年中央印发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办法,对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实行一年一考核,对突破耕地红线等重大问题,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还有技术上的“规划一张图”、责任上的“饭碗一起端”等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要求将造林绿化空间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带位置下达造林绿化任务,防止造林绿化随意占用耕地;推动南方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让多保护耕地的地方不吃亏,实现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遏制“北粮南运”加剧势头。

此外,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近年来也迅速完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完成修订,黑土地保护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相继出台,耕地保护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立法计划,耕地保护法治保障力度正不断加大。

守得好更要用得好,好技术、好模式的运用让耕地得到充分利用。一批又一批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日趋成熟,有的“用存量换增量”,有些“用地下换地上”,还有“用资金、技术、数据换空间”,进一步破解用地难题,促进了资源精准配置。

四川省眉山市永丰村积极推进耕地复合利用,耕地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益。永丰村耕地面积6320亩,土地流转率达到96%以上,在签订流转协议时,要求经营者每年必须种植一季粮食,从源头上防止出现耕地“非粮化”问题。近几年,传统的“稻菜”两季轮作模式被改变,永丰村开始推广“稻—菜—菜”“稻—菜—药”“稻—药—麦”三种轮作模式,粮经作物循环种植、一地多收。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