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光明日报 06-25 09:04:3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的重要策略。通过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打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新面貌,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活力。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恪守生态安全底线。依托科学研究和评估机制,精准识别并保护乡村中的关键自然资源,尤其关注那些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秉持整体性原则,全面考虑自然生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防止生态环境破碎化。遵循协调性原则,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现行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等相协调。采用动态性原则,根据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和技术进步同步调整优化农村生态保护红线的布局,确保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加强乡村环境治理,筑牢乡村生态屏障。结合乡村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环境治理规划,明确各项治理目标、任务及时间节点,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利用。针对化肥农药污染、农田残膜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乡村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积极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保护乡村自然和文化特色,以推动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

全力推动生态农业,促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结合各乡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精心制定并实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和培育特色农业及优势农产品,以此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并广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如生态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持续提升生态农业的质量与效益。

大力振兴生态旅游业,全面赋能乡村绿色产业。科学评估乡村生态资源的潜在价值,精准划定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区域,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创新开发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与旅游体验。大力推广徒步旅行、自行车骑行等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引导游客以更加深入的方式体验乡村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实现乡村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倡导绿色生活风尚。在农村大力推广节能产品,鼓励农村居民广泛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电器、节水器具。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设置便捷的回收站点,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可回收物品的分类。鼓励农村居民使用可循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并推广厨余垃圾堆肥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滋养土壤的有机肥料。引导农村居民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雨水收集利用、洗衣水再利用等节水措施,提升乡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积极支持环保产品与服务的推广,鼓励农民优先使用对环境影响小、资源消耗低、具有较强可持续性的产品。大力支持企业进行绿色农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并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来源与生产流程的环保性。此外,政府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绿色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消费环节提供税收优惠或补贴,逐步引导农民养成绿色、健康、环保的消费习惯。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