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多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龙驹镇等地,以科技助农、产业赋能、文化润乡为主线,在“三下乡”活动中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青春动能。
科技兴农:智慧方案破解田间难题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工筑梦,科技兴农”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鸿凤村桃园,直面生产痛点。胡立盼博士带领学生运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虫情测报灯等设备,构建“数字灌溉+智慧防控”体系,破解浇水周期盲目、病虫害“盲打”等五大难题。师生们采集土壤样本、分析营养数据,提出无人机植保、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方案,推动传统果园向“数字农业”转型。在蔬菜大棚中,团队还通过生物防治技术优化作物管护,为农户量身定制绿色种植手册。
产业赋能:直播架桥贯通产销链条
工商管理学院“薪火乡传队”乡村振兴促进团助力产业振兴。在芦花鸡养殖基地,学生通过抖音直播展示生态养殖场景,两日内开展三场带货直播,将活鸡、鸡蛋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同时,团队走访农户梳理产销堵点,提出“商超直供+电商直播”全渠道模式,并培训村民掌握短视频营销技能。工商管理学院师生深入养殖企业调研产业链,为特色养殖规模化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润乡:多元服务温暖乡村人心
工商管理学院“薪火乡传队”乡村振兴促进团将关怀融入乡村肌理:在梧桐村开设儿童辅导课堂,通过心理健康讲座、非遗扎染体验、安全教育活动守护童心;夜间露天电影放映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学生党员聆听老党员王安学讲述乡村变迁史,感悟振兴足迹;调研小组走进老人家中记录人生故事,为乡村发展留存人文档案。
从桃林间的传感器到直播间的特色农产品,从儿童的笑脸到老党员的嘱托,三院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反哺乡村。师生们纷纷感慨道:“当知识扎根泥土,青春便有了重量。”这场跨越田野与课堂的实践,让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绽放实践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