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东南亚毕业生求职不香了?专家:给混学历者提了个醒
信息 06-28 16:42:18

两年前,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引发人们对于国内高校引进“批量速成博士”的关注。当时,国内一些二本、高职院校,由于难以引进国内博士,为了提高教师中博士学历的比例,鼓励在职教师前往更好获取博士学位的东南亚读博。两年过去,“一些高校不再引进东南亚博士”“东南亚博士学历评职称不认”各种说法流传。在东南亚读博的中国留学生开始面临回国学历不被承认的焦虑。

日前,对于上述说法,联系了部分高校人事处,得到回应称,招聘不会排斥东南亚博士。


部分高校表示,虽然在制度上不对东南亚、韩国、中亚毕业生设限,但是学校招聘过程中会更倾向于选择英语系发达国家毕业生。


2022年7月,湖南邵阳学院发布的一则公示引发热议。公示显示,23名博士2019年8月到2021年在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除校外引进的博士,其余22人均可获得84.4万元的引进待遇。


菲律宾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并不出众,亚当森大学也非名校,23名教师“组团”用两年四个月去这所大学读取博士学历后,被邵阳学院作为人才引进,费用高达1800万元。



▲网络流传“一些高校不再引进东南亚博士”


2022年7月24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通告表示,邵阳学院没有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博士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不当做法。学院在此过程中论证不充分、决策不科学、工作不严谨。省教育厅已责成邵阳学院纠正不当做法。


一名马来西亚的在读博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两年,即便是身边毕业于马来西亚QS排名200名左右学校的博士,回国就业时也得不到国内高校的认可。“有一些学校一看我们是马来西亚博士就说不考虑了。”


这名在读的博士提供的一张截图显示,江苏某省属师范类院校招聘时明确“博士,40周岁及以下,不太考虑东南亚、日韩等国”。另一张截图显示,某高校的通知称“自即日起,原则上不引进东南亚、韩国等大学毕业的学科竞争力不强、发展潜力不足的博士,对于当前已在职攻读东南亚、韩国等大学博士的教师,在取得教育部认证博士学位后,经学校审批同意予以备案,回校不享受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及校聘副教授绩效等相关待遇。


但上述两张截图没有明确出处。记者根据这名博士和网友提供的线索向相关高校求证,其均表示不会因为博士毕业的学校而有所歧视,具体要根据提交的资料来判断。


一位北京某知名高校的人事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招聘和评职称都没有排斥东南亚博士,至少现在没有明文规定。


▲网传“东南亚博士不享受相关待遇”






▲网友热议“东南亚博士求职被拒”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此前不少高校对教师的招聘、管理、晋升都提出要有海外博士学历要求,要提高博士教师的比例,甚至有高校组织教师到海外读博。实际上都在追求功利性目标,造成了近年来“水博”被质疑的情况。一些高校开始调整用人思路,开始从重视教师学历向重视教师能力转变。不要教师学历,而会评价教师学历是怎么获得的,加强对教师学历的把关。这也给“混学历”和没有真正付出的毕业生提了醒。


根据香港优才人才促进会发布的信息,内地部分高校以内部非公开文件的形式,要求学校招聘时淘汰掉非新加坡以外的东南亚毕业生,以及中亚、韩国、白罗斯、西班牙国家毕业生。部分大学认为这类学生缺乏学术潜力,受到的教育质量较差。人才测评部何诗云表示,经过与内地有关部门和企业沟通,跨国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优先选择在本地就读的毕业生或者发达国家毕业生。


德国慕尼黑再保集团人力资源部表示,在面向亚洲的招聘中,优先招收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韩国顶尖院校、中国顶尖院校毕业生,东南亚国家毕业生不在优先聘用的范围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对于东南亚博士各个学校有各自相应的判定和依据。有些学校可能招聘过一些东南亚的博士,在用人过程中发现东南亚博士的学术水平达不到学校的要求,不再招聘东南亚博士。


储朝晖说,根据目前中国到世界各地留学的情况来看,去欧美国家的人数还是远多于去东南亚国家留学的人数的。近些年来,教育部根据一定情况对东南亚国家学历的学位认证进行不断调整,如果国内高校依据教育部学位认证政策调整,而调整招聘标准,则具有一定合理性。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