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建设美丽重庆有哪些新措施,区县进展如何?11月21日下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第三场“建设美丽重庆 区县在行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雪雅详细介绍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情况。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是首批2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重庆中心城区西部槽谷,东衔中梁山,西揽缙云山,南接长江,北拥嘉陵江。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改革,创新出台“十条措施”,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雪雅介绍,高新区在土地使用权人为规避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责任风险,针对建设用地的规划调整、出让、开发建设都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据统计,重庆高新区近5年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174块建设用地中,农用地、未利用地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一住两公”用地占比超70%,支付调查费用约9000万元,未发现超标地块。这些地块土壤污染风险低,但都执行同样的流程,既降低了政务服务效率,又浪费了大量资金。为此我们探索推动土壤管理的创新改革,实施“十条措施”,既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又大幅减少资金、人力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罗雪雅 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罗雪雅在会上表示,区生态环境局开展创新建立名录制度,精细实施分类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对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在全国率先建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类管理名录,建立重点地块、一般地块、其他地块分类调查名录。其中重点地块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开展调查并编制调查报告,由政府开展调查报告评审;一般地块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分别采样监测并编制调查报告,由业主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其他地块只需填写《土壤污染状况简易调查表》,不再组织专家评审。
着力简化管理流程,精准开展修复治理
目前,重庆高新区建设用地存在过度风险评估、过度修复治理的情况,修复方案变更程序复杂,土壤污染风险治理措施不精准,影响了城市开发进展,为此改革针对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对污染情况清晰、关注污染物以风险筛选值作为修复目标值的地块,以及仅地下水关注污染物超标,但无饮用水功能、对人体健康也无影响的地块,不再开展风险评估。
对污染情况清晰、关注污染物含量未超过相应规划用地类别管控值,且污染土壤方量小于1000方的地块不再编制修复方案和开展修复效果评估,只需针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自主修复合并编制一本报告即可,也不再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加强重点民生项目用地保障,实施分区分期管控修复,未污染的区域明确土壤环境质量和边界后,可先行开发建设。
▲大河沟水库 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弥补监管薄弱环节,守住土壤安全底线
在实际工作中,土壤环境管理仍有部分环节要求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在优化精简工作流程的同时,需加强薄弱环节监管。重庆高新区将实际用途更新为“一住两公”用地的闲置厂房等存量资产用地纳入管理范围,明确土壤污染责任人和土地使用权人责任,以及修复施工安全管控、地质风险监管部门责任,切实筑牢土壤环境安全底线。
改革实施以来,重庆高新区完成7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其中重点地块2个、一般地块2个、其他地块3个。相较改革前,一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间、报告编制时间、调查费用分别节约50%、40%、70%以上,其他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间、调查表编制时间、调查费用分别节约60%、90%、80%以上。改革前地块调查费用需要近200万元,改革后只需不到40万元,为企业实实在在地节约了“真金白银”。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方向 摄制 白源媛 审核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