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今年订单突破100万单,带动100多人就业 罗显清的就业帮扶车间经营账本
重庆日报 12-24 09:28:57

罗显清万州区郭村镇集庆玩具服装制衣厂厂长,郭村镇中洋村人,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通过创办集庆玩具服装制衣厂实现脱贫并成为致富带头人。

  

  十二月十八日,罗显清(右)在车间里检查工人们的车缝质量。记者 颜安 摄\视觉重庆

  12月18日清晨,山间云雾卷起阵阵寒意,但万州区郭村镇葛藤街的集庆玩具服装制衣厂(以下简称集庆服装厂)却是热闹非凡。一辆小货车拉载着十几箱收纳包套件原料从厂区驶出,驶向1000多公里外的广东惠州。这些原料将从那里经柬埔寨发往大洋彼岸。

  厂子负责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罗显清站在车间门口,注视着这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的场景。

  通过8年打拼,她终于让这个挂着就业帮扶车间牌子的服装厂走上了正轨,厂区从一个变为了8个,今年的订单更是突破了100万单,带动了100多人就业。

  成本账

  承接产业转移 订单实现“百万+”

  罗显清是郭村镇中洋村四组人,今年49岁的她,曾在广东东莞从事服装加工超过20年。南下打工,她既尝到了付出的甜头,也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2014年8月,罗显清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严重受伤,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一家人辛苦积攒下的积蓄却全部用光,还欠了几万元外债。

  沿海务工的生涯戛然而止,收入断崖式下降,还有两个孩子要读书、四个老人需要供养……也就是在那一年,罗显清一家被认定为建卡贫困户。

  2016年,罗显清在东莞的老东家来郭村镇考察,罗显清感到机会在向她招手:“在东莞做一条牛仔裤,人工费是2元左右,而郭村镇只需要1.5元,光这一项就少了1/4,而且厂房租金也是天差地别,所以很多老板在内地寻找落脚点。”

  罗显清向镇里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又找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在郭村镇葛藤街租下厂房,买来设备,招收工人,风风火火把厂子办了起来。罗显清说,集庆服装厂其实是来料加工,老板发原材料过来,他们按要求做,做好后再发给老板销往世界各地。

  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比的就是服务质量。有一次,一个客户向罗显清反映,公仔衫质量不高,很容易开线。罗显清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疏忽造成工序错误,让这批产品全部成了残次品。她连忙给客户打电话赔礼道歉,并将产品全部回收,返工重做。

  苍天不负有心人。集庆服装厂渐渐步入正轨,也得到业内其他老板的青睐。“你看,这就是我今年新开拓的业务。”说话间,她拿出一个气模,气模接上充气机后很快变成一个圣诞老人的模样,“这个产品在国外很受欢迎,一个要卖到119美元,而我可以每个挣30多元人民币。”

  在罗显清不大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块黑板,上面有近两个月各个批次的订单。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就有近20万件订单——今年,在玩具服装和气模两个业务的支撑下,罗显清工厂的年订单量实现了“百万+”。

  扩规账

  两种模式让小作坊发展到8个厂区

  订单越接越多,郭村镇的厂房不够用了。

  今年夏天,万州区太龙镇大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周康琼主动找到罗显清:“我们村里也有一个服装加工厂,你看我们有没有可能合作一下?”

  当时罗显清刚好与广东惠州谈下了气模订单,正愁没有厂房和人手。双方一拍即合:罗显清将订单交给大旗村做,每单收取一块钱转让费,后者按时交货。

  如今,罗显清的集庆玩具服装厂已有8个厂区,今年就新增了3个。这些厂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分厂,需要她自己全程组织生产、招聘工人、经营管理等;另一种是像大旗村这样的代工厂,她只需把控质量即可。

  “厂区成本不高,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罗显清以龙沙镇岩口社区的新厂房为例:2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一年租金只要七八千元;20来个工人,人均工资也只要2000多元/月。

  这些厂区分布在郭村、武陵、响水等镇街,之所以如此分散,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农村人口总体上在减少,一个镇街凑不齐这么多人,只能到处选点。”罗显清解释说。

  分散布局的一个缺点就是罗显清要到处跑,这牵扯了她不少精力。譬如,从郭村镇到太龙镇大旗村的距离为69公里,一来一回要大半天时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很多新厂区招的都是生手,需要手把手地教。”

  生手上手需要一个过程。今年其中一个新厂区在生产圣诞老人气模时,有2900多件产品因为车缝不合格,罗显清被扣了7000多元,她全部自己扛了下来,“虽然是代工厂做的,但一视同仁,我接的单我负责!”

  扶贫账

  工人一半是留守妇女一半是困难户

  罗显清刚开始办厂时,只有十几名员工。随着业务的扩大,她手下已经有100多名工人,其中大约一半是留守山乡有一点手艺的妇女,一半来自困难家庭,还有一些残疾人、孤寡老人。罗显清会按照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和能力分工,让他们各尽所能。

  郭村镇柏木村困难户蒋腊梅的丈夫意外摔伤成了残疾,孩子在读大学,一家人的生计落在蒋腊梅身上。

  罗显清说,平日里,她会手把手教蒋腊梅制衣手艺,也会关心她的生活状况。如今,踏实肯干的蒋腊梅已成了厂里的领班,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人。

  有的困难户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厂里上班,罗显清就买来设备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在家里做。

  在郭村镇租房带小孩读书的张清开夫妇来自邻近的武陵镇石桥村。张清开身体不好,妻子要照顾他和孩子,不能外出打工挣钱。“非常感谢罗老板,让我们夫妻在家做衣服,每月能挣2000多元钱,心里很踏实。”张清开说。

  “这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不高,平均每个订单只有两块多钱的毛收入。”罗显清表示,她虽然实现了订单“百万+”,但给工人发工资就要近200万元。

  “那你岂不是有点亏?”记者问。

  “也不是。”她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红利,也想带动更多人。”

  (记者 颜安)

  数读·就业帮扶车间“账本”>>>

  今年前三季度

  重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0元,增速6.5%

  其中——

  ●工资性收入6909元 增速6.3%

  ●经营净收入4585元 增速7.2%

  ●财产净收入426元 增速2.8%

  ●转移净收入4870元 增速6.3%

  截至今年10月——

  重庆已打造632个就业帮扶车间

  帮助1.2万余名农户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其中有139个车间是去年和今年新建的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