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驶向科学星辰大海:2025年科普大篷车渝州行第一季炫酷来袭
城乡统筹发展网 04-22 10:08:43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4月15日—18日,2025年科普大篷车渝州行第一季活动在丰都县和忠县依次展开。本次活动由重庆市科协主办,重庆科技馆、重庆科技大学科技探索体验中心、重庆南山植物园、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重庆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中心等科普基地以及12个区县科协共同参与。

科普大篷车走进丰都

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作为重庆市科协科普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已连续开展15年。本次活动重点聚焦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学校,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科普轻骑兵”的独特作用,整合科普重庆共建基地(科普重庆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公众提供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服务,在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助力重庆市打造西部科普中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整合资源构建科普矩阵

“2025年科普大篷车渝州行第一季活动积极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多个科普重庆共建单位、科普教育基地及区县科协,构建科普矩阵,为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注入力量。”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重庆科技馆、重庆科技大学科技探索体验中心作为2024年度工作成效突出的科普重庆共建单位,分别以“智慧生活”和“电光火石实验室:解码自然的魔法”为主题打造科普场景。重庆南山植物园、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重庆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中心等单位也发挥了专业领域优势,带来生物多样性、地质演化、国防教育等知识。大足区科协、璧山区科协等12个区县科协则派出科普大篷车并选派科技辅导员参与活动。“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构建起横跨多领域的立体科普矩阵,让不同维度科学知识形成共振,为青少年搭建纵览科学全景的沉浸式学习场域,实现科普资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聚合效应。”科普大篷车渝州行活动相关负责人说。

同学们体验科普展品

这种资源整合模式不仅推动了科普资源在区域内的共享,也为打造西部科普资源聚合高地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实现了科普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科普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有助于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科普资源共享体系,为西部科普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青少年深耕科学教育

青少年是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打造西部科普中心的进程中,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是关键任务。2025年科普大篷车渝州行第一季活动精准聚焦青少年群体,12辆科普大篷车满载着237件展品,行驶路程约6000公里,深入丰都县和忠县的20所学校,为16000余名学生带去了丰富的科普体验。

同学们体验科普展品

操场上,各种展品依次排开。“加热的奥秘”“磁力转盘”等展品将物理原理通过直观的画面呈现出来;“人体健康”“眼睛与健康”等展品向同学们展示了人体的奥秘,传递了健康生活的理念。“这次活动太有趣了!有很多特色的展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椎体上滚’,让我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丰都县高家镇中心小学校的冉梓彤说道。

“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忠县香山小学校教师盛田田说,丰富的科普展品、精彩的科普讲座,通过动画、实验互动等形式,让学生们实现了动手又动脑,为学生打开了探索前沿科学的大门。

这次活动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贡献了力量,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与打造西部科普中心中深耕青少年科学教育试验田的举措相契合,为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贡献了力量,推动了西部地区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的提升。

创新形式拓展科普模式

创新是科普工作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打造西部科普中心的重要手段。2025年科普大篷车渝州行第一季活动采用“科普大篷车+科普基地+学校”的模式,大力整合我市科普基地力量,将便携且适合学生的优质科普资源直接送到距离主城区较远的学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科协力量。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这种乡镇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好机会!”丰都县高家镇中心小学校教师感慨道。此次科普大篷车去往的丰都县、忠县两地的20所学校大多离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此类学校的科学教育资源较为薄弱、人才匮乏,长期面临科普教具陈旧、前沿科学知识引入渠道有限、专业科普师资短缺等困境。

科普大篷车的到来,如同为这些校园打开了一扇“科学之窗”。“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其人防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并支持国防事业发展。”重庆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中心的安思嘉在讲完国防动员科普课堂后说道。

除了国防动员科普课堂之外,重庆科技大学的摩擦起电系列实验、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带来的石头记系列宣讲等都积极创新形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局限性,让科普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未来,重庆市科协将继续以打造西部科普中心为目标,不断优化和拓展科普大篷车活动,为西部地区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西部大地。

文/赵懿玺 图/张世林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