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从山顶到海洋”科技成果科普巡展启动仪式在重庆市自然资源科普馆举行。本次巡展聚焦自然资源各领域取得的典型科技创新成果,旨在用科普的形式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推介,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篇章。
启动仪式现场
据悉,本次巡展以“从山顶到海洋 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分为四大部分,系统展示自然资源领域“从山顶到海洋”的典型科技创新成果。展陈空间共1500平方米,展出展品179件,其中实物模型、多媒体视频分别为121件、58件。
具体来看,第一部分为“科技强国总目标”,主要介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向公众展示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第二部分为“三深引领 开拓新局”,主要介绍自然资源系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深地、深海、极地、深空领域等取得的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如“松科二井”、“梦想”号大洋钻探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中国南极秦岭站、雪龙2极地考察船、陆海卫星等模型。第三部分为“五系协同 共筑华章”,主要展示科技创新服务“两统一”职责和“五系协同”技术创新体系的实践成果,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山水工程”,到智能化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守护巴渝百姓安全;从耕地保护的红线坚守,到海洋资源开发的蓝色突破,每一份创新都在诠释“科技赋能发展”的真理。第四部分为“六维支撑 强基固本”,主要展示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基础,在科技创新项目、人才、平台、标准、科普、国际合作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展览上的“海龙11000”万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模型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4“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自然资源主题赛获奖作品,相关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奖,宣布2025自然资源主题赛启动。院士、行业学会专家和中学生代表还共同宣读了世界地球日倡议书。
4月22日下午,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同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以“铜,来自何地,去向何方?——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铜矿正好”为题走进重庆大学开展科普讲座,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教授、中国极地研究所唐尧博士分别以“科技‘透视’地球”和“来自极地的故事”为题,走进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讲座中,院士专家们不仅向学生普及了自然资源领域科学知识,还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科学家精神,心怀家国,努力拼搏。
本次巡展由自然资源部主办,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地质博物馆、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将持续2个月,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
观众正在参观展览
文/重庆科技报记者 樊洁 图/陈伟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