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化遇上超大城市,一场治理革命正在重庆悄然发生。从“神经末梢”感知到“15分钟生活圈”,这座山城正用智慧和温度书写现代化治理的新篇章。
4月25日,“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数字赋能·体制创新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新闻发布会举行。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数字化赋能:城市治理的“智慧大脑”
重庆,这座超大城市,正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治理革新。在4月2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数字赋能·体制创新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新闻发布会上,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说:“我们拥抱数字化时代,让城市治理乘‘数’而上,加‘数’奔跑。”
重庆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介绍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实践情况。城乡统筹发展网摄
肖庆华介绍,重庆搭建起市域一体、三级贯通的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IRS),将原来分散在部门、区县的应用系统、应用组件、数据、云网等数字资源综合集成,数据共享满足率达95%。布设在路灯、垃圾桶、跨江大桥、信号灯等设施上的前端感知设备,犹如城市治理的一根根“神经末梢”,时刻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人工智能科技革命,重庆提前布局,提速推进“疆算入渝”,建成重庆(新疆)算力基地,为全面布局AI底座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开发城市治理大模型,建设三情监测处置、城市供水运行智管、根治欠薪等首批50余个场景智能体,数据赋能政务类应用300余个,数字已全面融入城市治理肌理,为城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肖庆华举例说,比如城市供水爆管监测智能体,它可以通过感知设备适时感知管网压力动态,有问题后将触发预警,并自动分析形成涵盖停水影响范围、预计维修时长、就近应急物资仓库等系列处置方案,自发推送至供水主管部门进行研判分析,极大提升供水爆管应急处置能力。
交通治堵:告别“堵城”,畅通无阻
交通拥堵是超大城市的“通病”,肖庆华介绍,重庆正在用创新的交通治理实战体系破解这一难题。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网结构,推动225公里在建轨道线路建设,全力推进21项重大路桥隧项目建设,贯通城市交通“大动脉”,续建主次支路网项目122个,加密城市交通“毛细血管”。
同时,针对商圈景点、学校医院周边等人流量大、改造空间窄的点位,采取“一点一策”的“小微手术”,实现立竿见影的治堵效果。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30个“投入小、见效快”的堵点乱点整治项目,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执法改革:城市管理的“一体化”升级
肖庆华介绍,重庆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制定出台《重庆市中心城区行政执法一体化指挥调度规则》,在中心城区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行政执法一体化指挥调度。
今年一季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投诉重点,落地了“夜市监管”“城市噪音污染”“旅游景区”等综合行政执法场景,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满意率明显提升。重庆的“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荣获2024年度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范例。
地下管网:城市“里子”工程的“智慧升级”
“地下管网错综复杂、隐蔽性强、权属众多,是‘九龙治水’的重灾区。”肖庆华介绍,重庆建成“数字管线”重大应用,全面归集中心城区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6.2万公里数据,让隐蔽的地下管线清晰的显现在屏幕上,推动地下管线从“黑箱”变“白箱”,切实破解管线第三方破坏频发、带病运行、事故处置效率低、道路反复开挖引起“马路拉链”、道路塌陷等城市治理难题,管线风险事故处置效率提升90%以上,挖损事故发生率下降约70%,实战的效果十分明显。
此外,重庆着眼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建立城市风险全流程管控体系。聚焦影响城市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网等重点设施,提速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迭代“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实现33万个风险点全落图、1400万个感知设备全接入、1126类风险隐患信息全提示,共同建设安心又安全的超大城市。同时,重庆紧盯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排除广告牌、高楼消防安全等隐患,治理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窨井盖、地下管网病害,全力守护群众“头顶脚下”的安全。
肖庆华表示,近期,重庆还将发布《建立健全城市治理群众参与机制的工作方案》,开展群众参评团活动,培育城市文明推广大使、市民纠错官、城市观察员,让市民朋友们能够有效便捷地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
民生为大: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重庆始终把保障民生作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肖庆华介绍,重庆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建设为重点,紧盯“一老一小”重点人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设施问题清单和服务需求清单“两张清单”及市场需求、闲置资源“两本账”,在人口密度大、公共服务需求迫切的生活服务圈,优先布局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重庆已成功打造渝中区石油路社区、九龙坡民主村、江北渝北社区3个示范样板,正在推动50个点位建设,覆盖29个区县,逐步实现全覆盖。
城管领域:民生服务的“主力军”
从城市公园到小微停车场,从社区食堂到文创杂货,重庆正努力让居民的日常所需触手可及。重庆每年都组织筹划、迭代升级4至5项民生实事。
肖庆华介绍,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增绿添园、公厕提质增量、劳动者港湾、小微停车场等一批民生项目,全市城市公园达到2000余座、城市公厕达到1.5万余座、劳动者港湾1400余座,小微停车位10万余个,有效缓解老百姓如厕难、停车难、休憩难等问题。
今年,正在抓紧推进100个口袋公园建设、开展中心城区缓堵促畅、实施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改善学校医院周边环境等4项民生实事,力争把城市环境面貌打理好、把百姓民生服务保障好、把城市运行安全守护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推动城市管理领域民生改善,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