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重庆铜梁,春风和煦、和谐美好。时至傍晚,铜梁区公安局联合创新中心亮起了灯。
踏入这方科技天地,只见大小物件满满当当:桌上,摆放着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警务神器”,体积庞大的3D打印机旁散落着线圈、螺丝刀和电子元件;墙上,悬挂着设计图纸和改进后的样品;地上则支起一张临时床铺,这是民警郭超熬夜加班搞发明时的“温暖港湾”。
被称作“警营发明家”的郭超,是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科信科民警。从警11年,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4项警务发明获得国家专利,1项发明成果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用创新思维为基层警务工作装上了“科技引擎”。
让“金点子”落地生根
做基层实战的“解题人”
2014年,从重庆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毕业的郭超进入铜梁区公安局巴川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民警。2018年,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突遭暴力袭击,与犯罪嫌疑人英勇搏斗,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这令郭超悲痛和惋惜,也给他带来警示:现有的防御装备体积大、携带不便,紧急情况下民警往往难以及时取用。
“如何让装备更便携、更智能,更好地保护一线战友?”带着这样的困惑,从小就喜欢捣鼓发明的郭超走上了警务创新之路,决定研发一款小巧实用的便携式防护盾,解决一线执法安全难题。
前前后后将近6个月,郭超一头扎进“技术海洋”中,从超市买来文件夹和垃圾桶,利用里面的零部件拼凑成了防护盾的雏形,又自学了CAD画图软件和3D建模以及打印技术,通过上百次的改良、样品迭代和反复试验,研发出第一代便携式防护盾。
2021年,郭超主创的便携式防护盾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第六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优胜项目奖”和全市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银奖,并在铜梁区公安局各派出所推广使用。
郭超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他又多次对防护盾进行优化,研制出一款集盾牌、战术手电、催泪喷射器为一体的“三合一”便携式防护装备,更好地守护着战友处警安全。
匠心打磨“警务神器”
将“问题清单”变成“创新清单”
走进郭超的“创新工作室”,墙上挂着的每一份设计图纸、桌上摆放的每一件“警务神器”,都见证着他将“问题清单”变成“创新清单”、聚焦实战需求用心打磨的匠心。
2022年,热爱创新的郭超来到铜梁区公安局科信科工作,不同的岗位意味着他肩上责任的变化。由此,他更加注重从战友的实际需求中寻找创新灵感,让发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警务实战。
针对U盘、读卡器、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误插入公安网计算机后可能造成信息泄露的问题,郭超打破传统思维,设计出一款能够通过物理方式防范的USB设备安全隔离器以及网口变径环,其中网口变径环已逐步在全市公安机关推广。
“他的发明从来不是‘花架子’,都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硬通货’。”郭超的同事们夸赞道,“他的每项创新几乎都经过了上百次反复试验、来回调整,这股钻研劲让我们很佩服。”
“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夏季更是易发、高发期,能不能设计一种便携式防溺水救生设备呢?”带着这样的思考,2022年,郭超通过精心钻研,设计了一种防溺水救生线圈,可以进行水面救援、远距离救援、与警棍组合投掷使用,在高效实施救援的同时,能保护民警辅警自身安全。
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
做永不止步的“追光者”
2021年,获第六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优胜项目奖”、重庆市公安局改革创新大赛银奖;
2022年,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获“现代警务保障理论与技术创新论坛”最佳成果奖;
2023年,获重庆市公安局改革创新大赛铜奖;2024年,获第九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三等奖……
多年来,一项项荣誉的取得不仅见证了郭超硕果累累的警务创新之路,也激励着这位警营里的“发明家”继续钻研与探索。
利用业余时间,郭超自学了机械、电子、建模等专业技术。眼下,他正埋头钻研一项新发明:一款便携式警用“千斤顶”,在遇到冲撞时能利用反作用力迅速将车辆等物体顶起,防止碾压,保护群众与战友的生命安全。
如今,在郭超的启发与带动作用下,联合创新中心已成为铜梁公安警营创新的孵化摇篮,吸引了4名来自不同警种的业务骨干加入。他们定期开展头脑风暴、技术研讨,将工作中的“小难题”转化为创新“金点子”,为公安工作效能提升插上“金翅膀”、装上“加速器”。目前,中心已推出7项警务创新成果,为基层警务工作提供解决方案16次。
从守护战友安全的“小发明”,到推动科技兴警的“大智慧”,郭超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这位始终奔跑在创新路上的“警营发明家”,正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为平安铜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让科技创新之光在警营中闪耀不息。(文/余安 图/铜梁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