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300年卤鹅传奇:从康熙秘方到舌尖非遗,一只鹅的川渝逆袭
城乡统筹发展网 04-29 12:35:18

近期,美国网红“甲亢哥”中国行的视频和直播在全网火爆,其中身穿大花袄、手捧保温桶的“荣昌卤鹅哥”——林江,也火了。林江的爆火,让这道川渝传统美食一夜之间登上国际舞台。

随着荣昌卤鹅的出圈,大量游客从五湖四海奔赴荣昌品尝美食。如果你以为荣昌卤鹅的爆火全靠引流带货,那就太小看这只鹅了。殊不知,这场“卤鹅外交”的背后,是一只鹅跨越300多年的传奇故事。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四川民生凋敝,人烟稀少。于是,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正式下达“填川诏”,号召各省各级官府组织百姓入川,为此还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安抚入川移民恢复生产,安定生活。早期入川的移民把从原住地带来的耕作方法、各种手艺与本土融合,创造了新的文化形态。其中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家人跋涉千里,揣着潮汕卤鹅配方入川,却意外发现荣昌本地的白鹅品质更佳,皮薄如纸、肉质细嫩,是中国白色鹅种的优良鹅。于是,开启了一场美食界的“基因重组”——潮汕卤水配方遇上重庆鹅,碰撞出“川卤”新流派。这一创新,不仅满足了移民对家乡味道的思念,也为荣昌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荣昌卤鹅自诞生后,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进行融合改良。潮汕卤水清鲜醇厚,川式调味辛香浓郁,在传统卤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加入七星椒、汉源花椒等特色调料,并融入了“重调味、尚辛香”的巴蜀饮食偏好,最终淬炼出油而不腻、麻辣适度的独特风味。

在卤水配方里,30多种香料只是基础,高汤熬制才堪称“味觉工程学”典范:50千克高汤需用20只土鸡骨架吊制,辅以荣昌猪筒骨增添胶质,八角与桂皮的比例精确到1.2∶1,这才成就了“骨松髓滑”的绝妙体验,多一分则夺味,少一分则寡淡。

当“卤鹅哥”手持“荣昌美食全球推介使”证书的一刻,他背包里的真空卤鹅正飞向纽约、东京的餐桌。

文章来源/重庆科技报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