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夫妻矛盾不能只当‘和事佬’,更要用法律划清责任边界!”4月25日晚,青年民警王鑫在“芦振龙法青社”的“青年夜校”上,用《民法典》相邻权条款还原了一场家庭纠纷的调解过程。这场由青年民警自导自演的案例研讨,正是该社团“青年夜校”的日常场景。2023年5月成立至今,这个由“95后”“00后”民警自发组建的法学平台,已吸引200余名青年民警辅警加入,更催生了多名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者和“执法标兵”。探索出了一条通过构建学习型公安队伍深化法治公安建设的新思路。
芦振龙法青社社员
“青年自组织”的“法治夜校”
“我知道这事儿只有法院才受理,但我就是想让你们公安机关组织调解……”近年来,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的接处警民警们时常就会听见民众这样的诉求。数据显示,在日常接处警中,有近一半都属于民事纠纷类警情,这类警情不同于普通的矛盾纠纷,其背后有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如果不运用专业法律知识,传统的劝导调解很难化解矛盾。
社员交流法治学习心得
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下,九龙公安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阵法律学习热潮,青年民警们自发形成学习小组,分享学习方法、交流知识疑难。
“不想花钱去报班,自己学习又太无聊”“怎么办?要不咱自己办夜校?”“没开玩笑吧?自己办夜校?”这些青年民警之间灵光乍现的念头还真没开玩笑,2023年5月,属于九龙公安青年自己的“法学夜校”成立了,这个夜校就是“芦振龙法青社”公安青年法学平台。
公安青年如何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加班再多,也要留点时间给夜校”,这是杨家坪派出所“00后”民警管朗加入法青社以来最爱说的话,“本来只是想让学习变得有趣一点,没想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有趣,还有惊喜。”管朗所谓的惊喜,就是指法青社天然具备的年轻化的学习氛围。由于社团是由青年民警们自需自创而成,形成了既能满足青年能力素质提升需求,又能符合青年“胃口”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新模式。
在二郎派出所教导员蒋永年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一段特殊经历——他以普通社员身份与“00后”民警辩论《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场景,最终形成了“轻微违法教育前置”的建议。“在这之前还有一场辩论,就是我当时已经快40岁了,到底能不能参加青年夜校?”蒋永年回忆道,“后来我们达成了共识,法青社没有职务高低和年龄资历,只有思维碰撞。”这种去行政化的氛围,让“法青社”成立以来,很快就吸引了一批有法学爱好的青年民警加入。后来,社团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200余名民警辅警加入,涵盖全局各执法单位、综合部门,甚至还吸纳了外区民警跨域参与。
法青社邀请公安英模为青年民警讲课
“法青社”倡导公安青年积极学习法治思想,并将所学投身到公安事业中,为此,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的青年民警们打造了三个平台:“法治学习平台”倡导公安青年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公安青年法治素养,引导青年民警辅警主动学习、提高执法能力;“法治交流平台”则以线上社交平台为载体,供公安青年交流法律学习心得、问题,将公安实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在群内发起讨论、合力解决;依托“法治实践平台”组织公安青年、公职律师等群体开展公安青年志愿服务队、公职律师反诈团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在开学季、高考,社员化身“法治急先锋”,为考生提供应急文具、心理疏导,并现场解析“助学贷款诈骗”“伪造录取通知书”等骗局,获家长点赞“既贴心又专业”。“法青社”组织的志愿者宣讲团,在辖区中小学开展法治知识讲座,以反校园欺凌、防范电信诈骗、警惕网络违法犯罪等为主题,用鲜活实例以案释法,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法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守护下健康成长。此外,还组织青年民警定期在辖区企业、社区举行法治宣讲,开展法律咨询等服务,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社员中的法治宣讲团进行法治分享
法治“种子”孕育全域生态
在芦振龙烈士的母校西南政法大学,一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让新生震撼——“法青社”宣讲团带着烈士生前的走访笔记与智能警务终端对比,诠释“为民初心”的传承与革新。“学长用生命捍卫法治尊严,我们要用专业守护公平正义!”刑事侦查学院新生们在《芦振龙日记》读书会上立下誓言。
“法青社”这座“青年夜校”经过2年的成长,影响力也逐渐开枝散叶。与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共建,促进“前沿阵地”和“后方智库”有机融合,探索警校共建、互设学习基地、共建法治教育平台,并鼓励“法青社”成员针对热点案事件、执法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研探究,撰写学术论文,相关成果已在《公安研究》《重庆行政》《派出所工作》等刊物发表。
法青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当年轻人从‘被组织者’变为‘创造者’,他们能突破传统管理的天花板。”九龙坡警方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推广“青年夜校+”模式至智慧警务、社区治理等领域,让法治星火点燃更多创新引擎。此刻,法青社的微信群正跳出新消息:“五一假期我们去兰花村社区做法治安全宣讲,有谁报名?”——26年前,芦振龙烈士正是从这里出发,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法治信仰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