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瞭望|这个“五一”,重庆的不同打开方式
重庆日报 05-06 11:39:00

毫无悬念,重庆又冲进了这个“五一”假期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根据初步测算,假期内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858.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国内游客花费达151.71亿元,同比增长16.3%,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到两江四岸看一场精彩的无人机灯光秀,到荣昌品尝卤鹅滋味,到防空洞里体验一顿地道的重庆火锅……重庆的一系列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新的“流量密码”。换个方式打开重庆,正成为一种新潮流。

作为自带流量的文旅大IP,重庆这座城市热点不断,让游客常来常新。当文旅迈进“场景消费时代”,重庆正以独特的“立体美学”,不断更新人们对其的观察视角和体验方式,创造出文旅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更多可能。

▲5月1日,一场无人机灯光秀在重庆上演。记者 李晓婷 摄/新华社

01

假日出游,有人钟情于自然的雄奇与秀美,有人独爱都市的未来感与烟火气,还有人则愿意在名胜古迹和博物馆里聆听历史的回音。

而在重庆,你总能找到一个旅游最自在的“姿势”。

从空中看重庆,见证城市向上生长的能量。数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与两江四岸的恢宏夜景交相辉映,让“赛博重庆”更加具象化;直升机、滑翔伞、三角翼等低空新消费业态迎来客流高峰,“飞阅”重庆在假期掀起打卡热潮。

“五一”假期正值2025第二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重庆各地开展了丰富的低空文旅活动,并向游客派发3000万元低空飞行消费券。直升机观光、固定翼飞行、跳伞体验等文旅项目火热,显现出重庆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的巨大潜力。

地平线之下,感受城市文脉向下扎根。假期第一天,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工程景区游客爆满,人群排起长龙。此外,像洞子火锅、防空洞书屋、博物馆等独具重庆特色的地下空间也人头攒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打卡。

在白鹤梁题刻中倾听文明回响,在“地下长城”重温英雄史诗,重庆用更加多元立体的文旅场景,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主动走进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在向下挖掘中与山城文脉同频共振。

寻常巷陌里,品味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气。有人说,旅游是认识一座城市最幸福的方式。比起去热门景区扎堆“堵人”,也有不少游客选择融入重庆的本地生活,开启一场松弛感拉满的“反向旅游”。

走进菜市场逛一逛,到江滩公园散个步,乘渡船吹吹两江晚风,在街角巷尾的家常小馆里品尝几味地道的重庆美食……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正是不少年轻人来重庆的攻略清单,反映出年轻一代对这座城市生活范式的认同。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重庆,每个人的重庆都有一千种打开方式。从“打卡游”到“深度游”,从“网红”进阶“长红”,这是重庆城市魅力的自然生长,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注脚。

▲5月1日晚,有不少游客乘船观赏重庆夜景。记者 王全超 摄/新华社

02

旅游是一场游客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而网络热度也是城市形象和口碑的真实回音。从这个角度复盘“五一”假期的文旅热点,从流量中寻找“破圈”与“破题”的密码,对进一步推动重庆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有“经典”才有热点,创新才是推动地方文旅持续升温的源动力。当下文旅市场面临游客需求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等多重变革,真正的“宠粉”就是要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和竞争力的文旅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在位于渝中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穿着旗袍的两名机器人“导游”令人眼前一亮。与游客热情互动,为游客介绍非遗知识,当传统景点碰上现代科技,机器人“旅游搭子”为游客带来兼具科技感与烟火气的全新文旅体验。

从更为宏观的视角看,这个假期,重庆为“实力宠粉”,共推出了700余项文旅主题活动,涵盖逛古城、赏非遗、游田园、享美食等,构建起了覆盖“全域、全时、全龄”的文旅消费体系,以满足八方游客多样化需求。为了接住假日经济的“泼天富贵”,重庆可谓做足了准备。

▲5月2日,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游客正在选购荣昌卤鹅。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03

热度中有温度,只要用心经营,处处都是文旅新场景。荣昌可以说是这个假期名副其实的流量担当,“区政府食堂向游客开放”“节假日公共市政停车全免费”等话题屡屡登上热搜,“五一”首日更是游客总数破35万,成功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或许从未有人想过,机关食堂也能成为文旅打卡点。政府号召市民为游客腾车位、让餐位,卤鹅企业设点热情“投喂”游客,热心市民自发组织车队免费接站,荣昌用它的团结和真诚打动了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让日常街巷成为文旅体验新场景,让人人都成为文旅推介的“自来水”,既赚到了流量,又赚足了口碑。

开放自信的新重庆,将为世界认识中国提供更多打开方式。近段时间以来,重庆凭借其国际影响力,成为不少外籍游客的“入境游第一站”。特别是美国网红“甲亢哥”直播重庆的广泛传播,使境外游客来重庆旅游、购物的热度持续攀升。

重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入出境外籍人员近6000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无论是前来打卡洪崖洞、轨道穿楼等在海外社交媒体出圈的热门景点,还是“入乡随俗”体验中医、汉服等传统文化活动,这个“五一”,重庆给不少国际友人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旅游体验。

对于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庆而言,应当抓住“China Travel(中国游)”“周五下班去中国”等流量机遇,以开放姿态推动服务升级,加快打造更多兼具辨识度和国际化的文旅消费新场景,让境外游客从“进得来”到“游得好”,用旅游的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从无人机点亮“赛博重庆”,到“花式宠粉”再度升级,重庆正以更加丰富立体的文旅场景,更加优质贴心的文旅服务,让“流量”更有“留量”,让“网红”更加“长红”。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