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重庆瞭望|3个关键词,读懂重庆东部之行
重庆日报 05-12 15:43:18
善借“他山之石”,蓄积“攻玉之力”。

5月7日至10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考察,并分别与三省市举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交流座谈。

本次重庆代表团阵容强大,由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率队,成员包括多名市领导,以及有关部门、单位和区县负责人,皆为抓发展的“关键少数”。

四天,三省市,多个考察点,数场座谈会……代表团这趟辗转数千公里的东部之行,有何收获?对于这次行程满满、富有深意的考察,我们不妨从“学习”“取经”“合作”3个关键词,一起体会重庆拼经济、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5月7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与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座谈交流。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这是一次开眼界、长见识的学习之行。

互学互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那么,重庆代表团为何赴广东、上海、浙江考察?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时,赋予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要求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今年“新春第一会”,重庆迭代升级部署“六区一高地”建设,明确要奋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

怎样扛起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如何打造标志性成果?对重庆来说,要锚定“跳一跳、够得着”目标,多向先进地区学习,取人之长,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后劲。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无疑是重庆需要对标的先进、学习的榜样。

先看作为中国经济“领头羊”的广东,是改革开放最前沿,是一片不断创造奇迹的热土。数据为证:2024年,广东GDP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9.11万亿元,贡献了全国38.7%的贸易增量;截至2025年2月底,广东发明专利有效量在全国率先突破80万件,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

再看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接着看经济大省浙江,作为全国唯一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无论是发展民营经济、数字经济,还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绿色低碳发展,都涌现出很多走在全国前列的经验做法、有效路径,值得学习借鉴。

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之所向,重庆代表团此趟步履不停的学习之行,感触和收获颇多。这将有助于重庆取人之长,汇聚更多优质资源,进一步把国家战略叠加、产业基础、交通枢纽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这是一趟有诉求、有期待的取经之旅。

取经问道是代表团此行的重要目的。走进知名企业、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深入美丽乡村……从这次满满当当的行程看,重庆向广东、上海和浙江三位兄弟省市取了哪些真经?

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真经。本次东部之行,代表团的重中之重是追“新”——详细了解各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在广东,代表团前往广州、深圳,考察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上海,代表团参观了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在浙江,代表团考察了正泰集团、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未来科技城展馆、阿里云智能集团等,行程的“含新量”极高。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提出的要求。不难发现,此次代表团赴科技创新实力突出、龙头企业多的广东、上海、浙江考察,其背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深意不言而喻。

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真经。本次东部之行,代表团在上海徐汇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听取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进情况介绍。一个重要背景是,重庆和上海同为超大城市,在推进现代化治理中面临着人口结构复杂、业态形式多样、利益诉求多元等共性问题,迫切需要更多常来常往、互学互鉴的交流。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是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以“数智”赋能善治。近年来,该区通过构建“实景三维数字孪生底座”“三体城市系统”“政务服务大模型”等创新平台,逐步形成“数据驱动、AI赋能、场景落地”的完整治理生态,为超大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提供“徐汇方案”。这给了重庆诸多启示。

取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真经。除了科技创新、城市治理,乡村振兴也是代表团此行关注的重点。在浙江,代表团前往余杭区小古城村实地考察,了解浙江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个重要细节是,前不久,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上强调,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奋力开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局面。

小古城村是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村,近年来依靠“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机制,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这对正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重庆而言,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很多。

这是一次抓机遇、促对接的合作之举。

党政代表团的考察,往往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奔着合作而去。这趟为期四天的东部之行,重庆代表团收获了哪些合作?

宏观上,深化重大国家战略协同联动。推动国家战略更有效地对接、协同,是重庆此次东部之行的一条鲜明主线。

比如,与广东,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对接联动为牵引,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与上海,立足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在推动形成高水平开放格局上加强协同,在构建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服务企业“走出去”上更好互动,在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相互赋能。可以预见,在共同服务国家战略之下,重庆与更多地区的协同联动将会变得更加频繁、密切。

微观上,强化优势互补的平台、项目、产业合作。跨区域的合作共识要转化为实打实的发展成果,需要具体的抓手。重庆代表团此次东部之行在一系列的交流对接中,促成了诸多合作。

比如,引导粤渝企业用好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等平台渠道,共同拓展内外贸市场;与上海在共建共享长江黄金水道、深化高能级开放平台联动、推动山区库区强县富民和现代化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与浙江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治理和乡村建设、文旅交流等方面加强优势互补,打造更多区域合作标志性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此次东部之行在浙期间召开浙商座谈会,成为一大亮点。座谈会上,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等浙商“大佬们”参加活动并发言,引发关注。

这其中不乏重庆熟悉的“老朋友”,勾连起成千上万浙商入渝合作的件件往事。2010年,因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结缘,尤小平将华峰集团重要项目“落子”重庆涪陵区,如今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全球最大单体氨纶生产车间,成为重庆先进材料产业的“模范生”。

学习取经归来,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我们期待,通过这次高规格、长时间、多点位的考察,重庆能够把各方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纵深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不断跑出新速度,积累整体跃升加速度。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