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科技创新浪潮中,重庆市科协、区县科协及其管辖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石,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脚踏实地的担当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书写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就篇章。
他们扎根基层,深耕科普,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他们聚焦前沿,勇攀高峰,以创新成果为笔,为重庆的高质量发展描绘出绚丽的画卷。
他们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到创新生态的精心培育,用扎实的成绩诠释着科技的力量与温度。
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风采,感受科技力量如何在重庆这片热土上蓬勃生长,为城市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们携手共进,向着科技的星辰大海奋勇前行!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在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重庆市潼南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潼南区科协”)以担当之姿、创新之态,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2024 年,潼南区科协聚焦主责主业,全力推进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为 2025 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成果“硬核”出圈
农业科技创新“大丰收”。2024 年 12 月,潼南三项创新成果入选“重庆市十大农业科技成果”,展现了潼南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其中,“庆油系列油菜”品种由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培育,含油量高达 51.54%,成为全国推广应用的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三次刷新我国冬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还为我国食用油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柠檬干湿法果胶生产线”突破了果胶提取的高效化与纯净化瓶颈,实现了果胶、精油、柠檬汁的联产,其凝胶强度和鲜皮果胶产量均为世界第一。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潼南柠檬产业的综合产值提高了 10 倍以上,进一步巩固了潼南作为中国柠檬鲜销和精深加工“双料冠军”的地位。“农业产业数字一张图”则通过“产业大脑 + 未来农场”模式,汇聚并可视化展示全区农业主要生产要素,实现动态掌握趋势、及时精准调度,确保产业发展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这一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为潼南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撑,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潼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宣讲进农村现场
科技服务助力企业腾飞。潼南区科协依托专家服务团,创新推行“专家服务团 + 学会(协会) + 企业(基地)”模式,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优势,为不同领域的发展添智赋能。在工业、农业、健康等多个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技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24 年,区科协组织开展学术交流 1 场次、科技资源精准对接 3 次,新成立企业科协 1 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 10 余次。同时,积极引导科技工作者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围绕成渝双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同发展加强互动,推动科普资源共享、科普活动共办,为区域协同发展贡献科协力量。
潼南区科协调研企事业科协座谈会
科普惠民,点亮全民科学素质“星空”
科普活动“百花齐放”。潼南区科协持续推动科普工作格局构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区科普联席会议的牵头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科普工作合力。积极举办系列科普活动,如区第四届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经过镇街初赛、区级复赛、区级决赛的热烈角逐,群力镇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古溪镇、宝龙镇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双江、寿桥、桂林街道等代表队获得三等奖。潼南区代表队在第七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片区复赛获得二等奖。2024 年潼南区全国科普日活动邀请重庆科技馆科学家精神宣讲分团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组织系列校园科普专题展,参与师生 500 余人,活动开展情况在“红岩先锋 智慧党建”七一客户端、市科协官网、掌心潼南发布新闻稿 5 篇,进一步扩大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影响力。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科普,依托区老年科技大学、3 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面向全区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举办健康养生、防诈反诈等主题讲座 87 场次,深入镇街、联动部门开展集中科普宣传 7 场次。扎实推进“院士专家进校园”,分别在潼南区朝阳小学、人民小学等组织实施“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 5 场。持续抓好区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收集作品 132 件,评出一等奖 14 项、二等奖 22 项、三等奖 28 项;获市级一等奖 5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0 项。同时,抓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按时高质量完成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实施,推选评选市级科普基地 7 个、区级科普基地 14 个,管好用好各类科普阵地,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普品牌“熠熠生辉”。在科普工作中,区科协注重品牌建设,策划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三大赛事,抓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专家院士校园行”等品牌活动,持续打造“智荟涪江·科技春雨”特色品牌,深入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区科协不仅提升了全民科学素质,还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改革提能,科协自身建设“强筋壮骨”
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潼南区科协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机关理论武装建设,推进机关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聚力打造党建品牌,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一系列党建活动,区科协不断增强“政治三力”,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2024 年,区科协召开党组年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学习、讨论 8 次,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 2 次,开展理论学习宣讲 33 次,开展科学家精神集中宣讲和巡展 3 次,评选表彰区级“最美科技工作者”10 名。
数字转型,提升工作效能。推动数字科协建设,梳理核心业务,构建主要工作架构图,为科协工作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通过数字化手段,区科协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2024 年,区科协梳理业务35条、业务事项127条,数据资源归集27类,录入300余条,构建工作体系14项,政策体系5项,评价体系4项。
群团改革,资源一线倾斜。深入推进 “群团强基层・联动促治理” 改革,区科协将立足职能定位,充分发挥科协优势,加强协同配合,扎实推动群团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通过增强融合意识、品牌意识和下沉意识,区科协将推动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 “三项资源” 向基层一线倾斜,为基层提供更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区科协将策划实施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无人机大赛” 三大赛事,持续打造 “智荟涪江・科技春雨” 特色品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群团改革中,区科协将重点推动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三项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为基层提供更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助力成渝中部创新高地建设。
基层赋能,夯实组织基础。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完善科协系统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学会协会及企事业科协开展工作,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区科协进一步凝聚了科技工作者的力量,为全区科技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 年,区科协组织召开 1 次区科协全委会、1 次区科协常委会,新成立社区科普大学 1 所,23 个镇街均建立了科协组织、落实“三长”机制。
展望未来,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2025 年,潼南区科协将以“优服务、聚人才,搭平台、助创新,抓活动、树品牌”为抓手,实施“五大建功行动”,推进科协工作再上新台阶。实施凝心聚力建功行动和暖心服务建功行动,主动融入“英才潼行”工程,开展“科技春雨”系列宣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培养、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机制,为科技人才解难事、办实事。实施科创赋能建功行动和集思汇智建功行动,用好科创中心,协调科技资源,支持科技型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强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培育特色品牌;发挥科技人才智力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对策建议。实施科普惠民建功行动,持续抓好特色科普赛事活动品牌,新建市、区两级科普基地 3 个以上,实施“科普类社区社会组织百千万培育计划”,打造“科普潼南”志愿服务品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站在新的起点上,潼南区科协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助力建设成渝中部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集聚地而努力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奏响科技强音,赋能发展新篇。
文/图 潼南区科协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