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重庆科技活动周∣区县科协奋进之路④】重庆特检院:以硬核平台锻造新质生产力
城乡统筹发展网 05-21 10:01:20

编者按 在科技创新浪潮中,重庆市科协、区县科协及其管辖单位作为科技创新的坚实基石,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脚踏实地的担当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书写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就篇章。

他们扎根基层,深耕科普,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升级。

他们聚焦前沿,勇攀高峰,以创新成果为笔,为重庆的高质量发展描绘出绚丽的画卷。

他们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到创新生态的精心培育,用扎实的成绩诠释着科技的力量与温度。

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风采,感受科技力量如何在重庆这片热土上蓬勃生长,为城市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们携手共进,向着科技的星辰大海奋勇前行!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特检院)是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为特种设备甲类检验机构A2级。重庆特检院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引擎,深耕特种设备安全领域。

技术革新:突破桎梏驱动安全能力跃迁

在粉尘弥漫、易爆风险高的特殊作业环境中,特种设备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始终是困扰行业的技术瓶颈,传统有线供电方式面临电火花引爆风险,安全管控如履薄冰。重庆特检院依托国家级电梯、升降机检验检测平台,首创电梯无线能信同传技术,打造行业领先的电梯随行无线供电系统,让电梯在极端环境下实现“无缆化”安全运行,依托该成果,斩获2023年度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一突破不仅是技术革新,更催生了特种设备运维模式的变革——通过该技术能够实现智能传感装置在极端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感知与信号传输,从而支撑起覆盖电梯全生命周期的物联感知,推动传统检验向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从“地下动脉”到“云端网络”,数字化场景落地生根。针对穿江油气管道——复杂地形制约下“检验缺失”的痛点,重庆特检院以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西部复杂环境机电设备安全)为支撑,应用特色ROV(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突破水下检验环境识别与电磁干扰屏蔽技术,完成29条穿江管道“水下体检”,数据实时回传至智能分析平台,为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筑起数字防线。在氢能产业前沿,该院建成西部地区首个高压储氢容器检测平台,为成渝“氢电走廊”关键节点——九龙坡半山环岛加氢站提供安全评价,60余批次高压储氢气瓶型式试验数据,成为绿色能源产业标准制定的“重庆刻度”。

平台筑基:夯实根基构筑产业创新生态

三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两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重庆特检院以“3+2+1”创新平台矩阵,构筑起特种设备安全的“科技屏障”。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内,地震模拟试验台可模拟8级地震波冲击,为电梯抗震性能提供极限测试场景;自主研发的起重机械轮-轨系统可靠性试验平台、电梯限速器动态性能与可靠性测试装置及驱动主机故障检测平台等核心装备,填补了国内实验室模拟带载试验空白,实现动态性能的同步测量及对驱动主机早期故障的诊断,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该成果,斩获2023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不仅是技术攻关的基石,更吸引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地震模拟试验台

在“卡脖子”技术攻坚中,专利与标准成为创新生态的双翼。该院攻克特种设备核心技术,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4项;牵头编制《特种设备更新评估导则》“1+10”系列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2个标准,为全国老旧设备科学评估提供“重庆方案”,技术辐射800余家电梯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紧密咬合——5000余台老旧电梯通过安全评价重获新生,特种设备安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人才聚变:开放协同激活创新发展源泉

高端平台吸引顶尖人才,顶尖人才反哺平台升级。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巴渝工匠、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组成的“科技战队”,与高校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团队,在重点实验室中碰撞思想火花。9名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级技术库,3人入选重庆市标准化专家库,2人担任《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编委——这支“特种部队”将论文写在江河深处、社区楼宇,让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生安全保障。

从穿江而过的能源动脉到老旧小区的“上下平安”,从氢能压力容器的智能化无损探伤技术,到复杂环境的全场景模拟检验,重庆特检院以平台之力突破桎梏,以创新之光照亮安全未来。

文/图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