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线
铜梁民警郑杭杭:八年坚守 用爱点亮离散家庭“希望之光”
城乡统筹发展网 05-21 17:00:51

“终于找到你!”2024年年底,荷兰籍华人本杰明与亲生父母在重庆市铜梁区公安局大门前紧紧相拥,离散骨肉团圆的温情一幕令在场所有人动容。这场持续了15年的煎熬与等待,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促成这次见面的,是铜梁区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二大队大队长郑杭杭。从事打拐寻亲工作的8年里,郑杭杭曾帮助5个失散10年以上家庭实现了团圆梦,点亮了这些破碎亲情最后的希望。然而,无论多少次见证亲人相认的感人场面,他仍然深受触动,眼含泪光。

本杰明家属向郑杭杭表达感谢

“从接到求助到比对成功,我们历时三个多月、梳理出了几百条信息,整个过程无异于大海捞针。”郑杭杭说,寻亲之路任重道远,但作为一名打拐民警,也作为一名父亲,有一个词已被他深深刻进脑海、付诸行动,那就是“永不放弃”。

坚持:永不放弃 为走失男孩铺就“回家路”

时间回到2024年7月,本杰明的养父母通过一位中国朋友向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求助,请求寻找养子失散15年的亲生父母。

原来,15年前,时年1岁的本杰明与亲生父母失散,被好心人送至铜梁区一儿童福利机构,后被一荷兰家庭收养。随着渐渐长大,本杰明心中寻亲的念头越发强烈,在养父母的支持下,决定揭开身世之谜。

工作中的郑杭杭

接到求助后,负责打拐及失踪失联查找工作的郑杭杭第一时间采集了本杰明的DNA,并运用最新的DNA排查系统,发现本杰明的DNA与铜梁和大足的一陈姓家族DNA极度相似。然而,该家族规模大、分支多,要找到本杰明的亲生父母难度不小。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郑杭杭说。他随即对该陈姓家族展开核查,白天奔赴在铜梁和大足的各个乡镇走访调查和采集DNA,晚上便对海量数据反复比对甄别,不断缩小寻找范围。历时三个月,他终于发现大足陈某夫妻15年前丢失的儿子与本杰明高度相似,于是立即与陈某夫妻取得联系,并进行信息比对,最终确认二人就是本杰明的亲生父母。

原来,儿子走失后,陈某夫妻也一直在寻找,但受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所有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直到2024年年底的认亲仪式现场,久久不愿放开的拥抱、喜极而泣的眼泪,才将漫长等待画上了团圆的句号。当见到本杰明与父母相拥而泣的一刻,郑杭杭也不禁红了眼眶。

专业:精准比对 让反拐寻亲迈上“快车道”

2014年,警校毕业的郑杭杭加入铜梁区公安局,成为巴川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无论是治安管理,还是刑事侦查,他都善思善学、勤勉向上,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能手。2017年6月,因业务能力突出,郑杭杭来到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牵头负责传统侵财案件研判、合成作战线索管理、打拐及失踪失联查找工作。

“刚接手打拐工作时,没什么经验可循,基本等于摸着石头过河。”郑杭杭说。他并未气馁,积极与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办联系,学习借鉴成熟经验,并整合DNA识别、大数据等各类科技资源,不断练就过硬技能,带领全局反拐寻亲工作迈上“快车道”。

郑杭杭和志愿者送冯女士回家认亲

他还记得接手的第一起寻亲案:2012年,时年25岁的冯女士报警求助,称其于23年前与父母失散,希望民警帮助寻找亲生父母。铜梁区公安局刑侦支队采集了冯女士的信息和血样后,尽管全力查找,却一直没有关键性进展。随后的5年时间里,办案民警虽在更换,但为冯女士寻亲的决心从未改变。

付出终有成果。随着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不断更新完善,2017年8月,在郑杭杭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冯女士的DNA成功比对上贵州遵义的一名男子,经亲缘关系鉴定,该男子与冯女士之间存在亲子关系。郑杭杭立即联系遵义公安和“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将冯女士从铜梁送至遵义认亲。父女二人的挚诚热泪与感激之言,让郑杭杭的内心涌起一阵暖流,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寻亲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信念:步履不停 用行动守护更多“团圆梦”

寻亲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郑杭杭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有的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很多信息都已经模糊不清,许多的努力换来的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因为寻亲者与亲人之间长期分离,难以重建亲情纽带。

对于郑杭杭而言,最难的也许不是寻亲的过程,而是如何帮助失散多年的亲人修补心中隔阂。寻亲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失散亲人之间的双向奔赴,但有的因为家庭、时间等种种原因,不愿相认;也有的因为此前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抗拒认亲。面对这样的情况,郑杭杭耐心给对方做思想工作,转达离散亲人的深深思念,帮助他们解开心结,亲人团聚。

郑杭杭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

为了不让亲人失散的悲剧再次发生,2018年,郑杭杭结合区公安局实际情况,构建完善失踪失联人员查找机制,聚焦人员失联后的黄金时段,以最快响应、最强手段、最全资源开展搜寻,实现对失踪失联警情的快速反应,每年成功处置失踪失联警情上千起。

如今,郑杭杭已是一名5岁孩子的父亲,每当看到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他便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孩子失踪的离散家庭所承受的悲痛。这份作为父亲的责任感,让他以加倍的热忱投入到寻亲工作和校园安全教育中,定期进校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成长的坚固防线。

近年来,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铜梁区已实现拐卖案件“零发生”,“天下无拐”不再只是愿景。但郑杭杭深知:只要还有人在寻找失散亲人,只要还有家庭没有盼来团圆的时刻,他要走的路就还有很长,要帮的人还有很多。在这条充满艰辛却又意义非凡的寻亲路上,他将永不停步,用行动守护更多家庭的“团圆梦”。(文/余安 图/铜梁区公安局)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