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潼南:数字化赋能“四链融合”,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
城乡统筹发展网 05-27 16:47:45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在重庆潼南,一片片翠绿的柠檬树,正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这里,地处北纬30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全球三大优质柠檬核心产区之一。近年来,潼南区坚持以数字化手段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全面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之路。

柠檬成为富民果

产业痛点:传统农业的“成长烦恼”

潼南柠檬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曾面临一些痛点和堵点。

在要素保障方面,政府引导统筹不够有力,资金、土地等政策支持不足,人才匮乏,制约了柠檬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精深加工环节,龙头企业少,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拳头产品。

在市场运营方面,品牌影响力有限,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大,风险防控能力弱。

在科技创新方面,生产模式传统,科研机构少,研发投入不足,经济附加值低。

在产业数据方面,数据汇聚不足,数字化应用场景缺乏,难以支撑产业发展。

创新举措:“四链融合”助力产业腾飞

面对挑战,潼南区以“大产业、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为理念,抓住“数字化变革”这一关键,全面推进“四链融合”改革,创新实施“六大工程”,为柠檬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柠檬

种苗优品——科技赋能,抢占种苗研发制高点。潼南区开发建设了重庆(潼南)农科城“农科数谷”,整合全球柠檬产业专家资源,共建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区域分中心,迭代创制第三代“尤力克”柠檬品种。通过跨领域跨区域合作,构建起无病毒三级良繁体系,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柠檬产业筑牢了根基。

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价值,打造精深加工集群。潼南区制定中国柠檬产区种植标准,建立柠檬交易所,发布中国柠檬指数,打造全国柠檬交易集散中心。建设食品产业园,引育龙头企业,开发出饮料、食品、护肤品、保健品等五大类350余种柠檬产品。同时,成立中国柠檬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孵化“爆品”,推动柠檬加工价值提升8—10倍。

智慧工程——数字化管理,让产品质量“可控可保”。潼南区率先开发上线“柠檬产业大脑”,汇集卫星遥感、物联感知等数据,建立柠檬生长决策模型、产业指数、产量预估模型等能力组件,实现全周期全链条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溯源。建成智慧生产基地1000亩,投用智能灌溉、无人机作业等应用场景,推动柠檬产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

品牌工程——矩阵式传播,让“中国第一品牌”家喻户晓。潼南区全流程严控质量,健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领域培育品牌,建立品牌创建目录,开展“两品一标”认证,规范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全方位走出国门,设立海外体验馆,推进专柜建设,让潼南柠檬走向世界。

畅销工程——融入全球供应链,拓展国际市场。潼南区全面融入“洪九果品东盟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和“中欧班列”等大数据平台,推动柠檬及其加工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柠檬产业发展大会,签约多个项目,建立全国大联盟,构筑国内大平台,实现柠檬鲜果市场信息互通、平台共享、渠道互补。

共富工程——构建柠檬供应链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潼南区迭代政策体系,设立风险补偿金,推出“柠檬贷”,激活土地资源,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重构链接机制,探索“五联模式”,推动订单农业,稳定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打造新兴业态,举办系列节会,推动柠檬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带动果农增收。

硕果累累

成效显著:中国柠檬第一品牌崛起

经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潼南柠檬产业加速蝶变,“中国柠檬第一品牌”价值日益彰显。

“潼南柠檬”纳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估值达到200亿以上。

种苗繁育高地初具雏形,建成中国西部首个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预计到2025年产苗1亿株以上

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以潼南为中心建设百亿级柠檬产业核心发展区,带动周边产区打造世界级柠檬产业集群。

产品研发能力全球领先,集聚高端科创平台12个,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8项,投用世界首条柠檬六分离果胶生产线。

精深加工和出口稳居全国第一,已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份额45%,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标杆,带动10万余果农人均增收6000余元。

在潼南,柠檬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更让果农们过上了好日子。这片土地上,柠檬树结出了“致富果”,也结出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果”。

文/图 晚秋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