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5月24日,《芯时代:无所不在的芯片》新书发布会在2025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现场隆重举行。此书是重庆邮电大学倾力打造的“筑梦芯时代”科普丛书首册,后续三册将从芯历程、芯技术、芯梦想三个角度继续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芯片世界。本次发布会通过向社会公众普及芯片知识,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芯时代:无所不在的芯片》新书发布会现场
专家汇聚,共绘芯片产业蓝图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来自科技、教育、产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骁华,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章勇,重庆市科技局宣传统战与科普处处长张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颖,CIS芯片发明人、国际科学奖Rank Prize(兰克奖)获奖者王国裕,航天中电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熊飞,全国科普先进个人、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吴静等嘉宾悉数出席,他们不仅共同见证了新书发行,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就芯片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观众们通过近距离观摩多种芯片实物展品,观看芯片制造及应用的科普视频,并浏览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科普图文,直观感受这一“信息时代基石”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作用。
新书首发,点燃科技梦想
10时30分,发布会正式启幕。《芯时代:无所不在的芯片》作者吴静分享了新书的创作初衷。她表示,随着以芯片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发展,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助力青少年紧跟科技前沿显得尤为重要。她希望通过这本简明生动的科普读物,帮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更加全面地了解芯片,看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激发他们投身科技创新、追逐科技强国梦想。
随后,与会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伴随着启动装置的点亮,“筑梦芯时代”丛书正式启航,也预示着我国芯片科普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书发布仪式后,主题为“芯火相传:技术·产业·人才·政策·科普全链路对话”的圆桌论坛随即展开。多位专家围绕芯片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以及科普推广等话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他们一致认为,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嘉宾的精彩发言,不仅回应了当下技术与产业的热点问题,也为我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以书为媒,点亮科普星火
现场互动环节同样精彩纷呈。主持人现场提问多道与芯片相关的趣味问题,观众们踊跃参与,积极抢答,气氛欢快。答对的观众获得了由作者亲笔签名的新书和精美科技纪念品。一位获赠图书的中学生兴奋表示:“没想到芯片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我要把书带回去和同学一起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章勇回答提问
随后,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章勇在专访中说:“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汇聚微电子、机械、物理、信息等多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引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
此外,重庆邮电大学还立项建设了“智能通信”“智能安全”“智能汽车”“智能芯片”“智能决策”等学科群,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从基础到高级的AI、芯片制造、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学科的相关课程,强化跨学科课程设置,推动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紧扣产业需求,培养擅长制造技术、精通制造工艺、掌握制造设备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具备解决“卡脖子”难题能力的领军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庆邮电大学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联合创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菁英班”,还通过“四融合、三模式、三路径、四夯实”(4334)ICT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的创新实践,完成ICT专业改造升级。并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成立“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还与华为等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基地。
《芯时代:无所不在的芯片》新书发布会为本届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增添了浓厚的科普亮色。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拉近了公众与前沿科技的距离,更让“芯片”这一高深命题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
据悉,该书后续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陆续走进校园、科技馆及社区,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夯实社会根基。
文/廖怡飞 图/主办方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