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专家呼吁建立专门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长效融资机制
城乡统筹发展网 07-02 14:13:27

新华丝路西班牙塞维利亚7月2日电联合国第四届发展筹资国际会议6月30日在西班牙西南部城市塞维利亚开幕。当天举行的“改革国际金融架构:使资本流动与发展及气候目标相协调”主题边会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认为,消除全球发展赤字需要系统性改革现行国际金融架构,通过创新融资工具破解资本积累瓶颈,呼吁重构国际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专门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长效融资机制。

发展筹资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执行手段。联合国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筹资缺口达每年4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联合国第四次发展筹资问题国际会议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以实际影响为导向,撬动大规模资金投入;二是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以应对新挑战,确保公正的全球合作。

萨克斯表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人力资本、基础设施资本及商业资本的积累差距。他举例,莫桑比克人均年度预算仅170美元,难以支撑基础教育等基本发展需求,形成“贫困陷阱”。

目前,国际机构倡导的“增收减债”模式在贫困的发展中国家收效甚微。“即便莫桑比克税收已达GDP的26%,其财政规模仍无法同时满足教育、医疗、基建等基础投资需求。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下,因其信用评级缺失,既难以获得长期优惠贷款,又面临短期债务违约风险。”萨克斯说。

图为杰弗里·萨克斯在主题边会上发言(主办方供图)

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诉求,解决绿色融资问题刻不容缓。会上,埃及国际合作部部长拉妮娅·马沙特(Rania Mashat)分享了埃及在发展融资上的实践,“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首席发展总监张建宇分享了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呼吁国际金融组织强化绿色化进程。

拉尼娅介绍说,近年来埃及统筹协调国内预算与国际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双轮驱动模式。过去4年半的时间里,埃及通过与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动员了150亿美元私营资金重点投向绿色转型、水资源管理、粮食安全等领域。

消除全球发展赤字需要系统性改革现行国际金融架构,通过创新融资工具破解资本积累瓶颈。萨克斯提出“超长期限+高杠杆率”的融资新思路,主张通过可大于 50年的超长期、超过GDP总量的高杠杆率特惠贷款支持贫困国家发展,呼呼重构国际信用评估体系,建立专门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长效融资机制。

近年来,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势头良好,在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建宇分享了中国的实践经验。他指出,中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四大核心要素:一是金融部门与环保部门的高效协同合作,通过政策联动打破行业壁垒;二是绿色金融产品的持续创新与多样化,满足不同领域低碳转型需求;三是碳市场提供的清晰价格信号,为投资决策注入确定性;四是碳金融的深化发展,成为推动绿色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引擎。他强调,全球绿色金融改革需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间的经验共享与资源整合。例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巴西“生态转型计划”等发展战略对接,可成为南南合作推动绿色发展的典范。

据介绍,此次边会由哥伦比亚可持续投资中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共同主办,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雄心勃勃且务实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更公平、稳定和促进增长的资本流动。7月3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还将主办“绿色投融资南南合作”主题边会,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绿色投融资的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