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深化实施阶段,一群来自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正以独特的文化赋能方式,为巴南区红炉村注入青春活力。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艺路同行”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国家战略主题,实践形式丰富多样。志愿者们以推普助力沟通,以美育传授知识,以艺展涵养心灵,以画笔描绘愿景,将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文化赋能乡村”的战略号召。推普润融乡语,言桥连启振兴。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分层普及国家通用语言:为孩子们开趣味普通话课,借绕口令等互动让童声欢乐学标准发音;对中老年村民,走街串巷发学习手册,用方言讲解日常用语,传递“学好普通话,生活更方便”理念。推普活动如点点星火,逐渐消除语言沟通障碍,助力村民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志愿者进行推普 夏维供图
美育点亮乡村,文化传承新生。艺术教育现场,化身乡村美育启蒙的生动课堂。志愿者团队不仅带来了美育知识宣讲,更将精心挑选的艺术绘本赠送给小孩子们,播撒美的种子。活动现场,传统剪纸在指尖翻飞幻化吉祥图样,翰墨飘香中书法笔走龙蛇传递文化精髓,艺术之美在互动中浸润心灵。
图为志愿者教村民剪纸 梁爽供图
图为绘画基础兴趣课堂 梁爽供图
彩绘凝情匠暖,丹青筑就业兴。志愿者团队以“乡村振兴” 为主题开展墙绘创作,在烈日下挥毫泼墨,将饱满鲜活的本地特产桃李描绘于墙面,寓意产业发展硕果盈枝。政策元素与地域特色在画笔下交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的愿景随笔触舒展,“桃李满墙、产业生金” 的具象表达跃然眼前。这幅兼具时代主题与乡土气息的作品,不仅为村落增添了亮色,更让政策愿景与乡土活力通过艺术具象化,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道兼具美感与力量的风景。
图为志愿者墙绘 周之博供图
图为志愿者墙绘 赖荣琴供图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注脚。活动以推普打通信息动脉,以美育滋养文化根系,以艺术赋能环境提升,以青春之笔绘就文化润乡、人才兴村的时代新篇,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通讯员:唐宝、夏沁园、龙泓延)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合照 刘雨萱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