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振兴村里话振兴:土地流转“转”出双收益
城乡统筹发展网 07-16 12:30:01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有多大?近日,重庆移通学院“青律綦风兴农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在重庆市綦江区隆盛镇振兴村深入村民家中,开展有关土地流转问题的实地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当地土地流转政策实施情况。

“我们村从2012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已有75%的耕地通过不同形式流转出去。”振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流转给外来农业企业,用于发展特色经济果林和生态农业。”

村委会了解土地流转情况

村委会土地管理专员董艺详细讲解了当地土地流转的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农户直接与种植大户签订流转协议;二是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后分包;三是“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三方合作模式。每种模式各有优劣,农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就近在农业企业工作,实现双份收入。”董艺表示,2023-2025年振兴村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产业升级增幅可达10%-15%。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并针对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合同规范程度、纠纷处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询问。村委会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并提供了部分政策文件和数据资料供团队参考。

入户访谈村民

团队成员选择了不同年龄段、不同土地流转情况的家庭作为调研对象,力求全面了解政策实施效果。在村民王大叔家中,了解到他家的5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当地一家猕猴桃种植企业。“以前自己种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每亩地每年有800元租金,我和老伴还能在企业里打工,一天80元,收入比以前强多了。”王大叔笑着说。但在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村民刘奶奶家因地块分散、面积小,流转难度较大。“我家就2亩地,还分成三块,没人愿意要。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了,地荒着又可惜,自己种又太累。”刘奶奶的困境让团队成员陷入思考。在返乡青年小李家,我们看到了土地流转的另一种可能。大学毕业后,小陈回乡承包了50亩土地发展生态果园。“土地流转让我有机会实现农业创业梦想。我用学到的知识搞差异化种植,去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还带动了5个村民就业。”

一天的调研后,团队初步掌握了振兴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土地流转政策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流转信息不对称、小农户议价能力弱、部分老龄农户难以适应等现实问题。“我发现,振兴村的土地流转工作有很多亮点,比如村集体在流转中的协调作用、对弱势农户的特殊关照等,但也存在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团队成员唐同学在总结会上分享道。

调研团队合影

重庆移通学院“青律綦风兴农助梦”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綦江区隆盛镇振兴村,聚焦土地流转实践开展专项调研。团队成员走访村委会、农业企业与农户家庭,团队系统梳理出“农户直转”“集体分包”“合作社联动”三类模式,证实土地流转带动村民租金与务工双份增收的成效,助推近三年村产业升级增幅达15%。调研同时发现碎片化土地流转困难、老龄农户适应不足等痛点。基于实证分析,团队提出建立村级信息平台、探索土地托管机制、引导青年返乡创业等针对性建议,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本次实践深化了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提供了实证参考与青春方案。

文/邹婧妍 苏畅 图/唐怡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