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以出版和阅读的力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访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马然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07-24 07:23:57

时隔18年,山城重庆与全国书博会再相约。国家新闻出版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于7月25日至28日在重庆举办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千家出版发行单位将齐聚重庆。

“在这个盛夏,重庆期待全国各地写书人、出书人、评书人、推书人、读书人和一切爱书人的到来!”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马然希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版业发展和全民阅读工作,让一座城爱上阅读,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打造“蚂蚁找书”平台

关注每个人不一样的阅读需求

从本届书博会的特点看点说起,马然希首先介绍了本届书博会的标识和吉祥物。

本届书博会的设计灵感来自重庆的一种地域文化元素。“黄丝黄丝蚂蚂,请你阿公阿婆来吃嘎嘎,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马然希唱起一段巴渝地区的童谣。他说,自己就是唱着这首童谣长大的。黄丝蚂蚂就是“蚂蚁”的重庆方言。一方面,以蚂蚁为大会标志,体现了来自这首童谣的迎客好客之意。另一方面,蚂蚁的精神也体现了蕴含于重庆城市文化里深深的市民文化元素,在重庆、来到重庆,也许每个人都只是一只小蚂蚁,但蚂蚁团结向上的力量,正是“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的体现。吉祥物悦悦、美美两只小蚂蚁满是书卷气、青春气。设计师将标识“BOOK”中的“OO”演变成阅读之眼,眼中地球纹理形成“书籍连接世界”的视觉隐喻。

“找本好书来读”——在丰富的图书供给和时间紧张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找到一本好书,成为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本届书博会将有超10万种精品图书现场参展,线上线下实际可供读者选择的图书预计达百万种,帮助每个人快速找到自己最喜爱、最需要的那本书是本届书博会特别关注的问题。马然希介绍,“蚂蚁找书”融合阅读平台应读者需求而生。读者不但可以通过“蚂蚁找书”小程序预约观展,还能借助AI定位自己喜爱的图书。

马然希拿起手机向“蚂蚁找书”提出一个问题:“我想找一本写苏东坡的书。”很快“蚂蚁找书”便按传记类、诗词赏析类、地域文化类推荐了6本书,还提供了展位信息、阅读建议等。不仅如此,“蚂蚁找书”还提供寻找阅读活动的导引功能。比如提问:“我想带9岁孩子逛书博会,有什么好的展区和活动推荐吗?”一番思考,“蚂蚁找书”提供了必逛展区、精选儿童活动日程、适龄图书推荐使用贴士等信息,还推荐了场馆中的少年阅读嘉年华等活动。

找书、找人、找地、“找事”,这是“蚂蚁找书”关注个性化阅读需求的基本逻辑,包括帮助读者找到连自己都不知道却可能喜爱上的好书,找到可以一起读书的人和符合自己需求的作者,找到方便的阅读空间,找到感兴趣的阅读活动等。

“这也是发挥书博会对出版和阅读事业带动作用的重要体现。”马然希表示,办一届书博会、掀一轮读书潮、推一批好书籍、建一个好平台、留一套好做法,把书香重庆建设和全民阅读服务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这就是重庆积极承办书博会的重要出发点。

推动“三个阅读”

让“阅读之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庆篇章的重要标志

记者关注到,本届书博会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大足分会场设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南岸分会场设在南坪商圈万达广场。在大足,读者可以一边逛书博会,一边体验世界非遗,与主会场的“龛韵千年”石窟寺出版作品展相呼应。在南岸,读者逛书博会的同时,还能体验重庆的消费时尚和美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全民阅读”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都说明‘阅读’这件事越来越重要了。”马然希说道,在重庆,阅读正在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据统计,2024年,重庆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2.09%,“书香重庆”品牌连续4年跻身全国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前十。

互联网时代,“阅读”本身已发生很大变化。马然希认为,出版业和全民阅读工作应当适应这种变化、引导这种变化、服务这种变化。对此,重庆提出了“融合阅读、共同阅读、终身阅读”三个阅读理念。近年来,重庆形成了百家图书馆、千家书店、万个城乡社区书架等“百馆千店万架”服务设施,建设了“蚂蚁找书”等融合阅读平台,推动建设共同阅读网络,实施乡助阅读公益计划、有声能量驻场计划、青春阅读梦想计划等终身阅读计划,在探索新型阅读方面取得进展。

马然希介绍,自己尝试把一部分碎片化时间用来听书,发现即使在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基本能实现每天1小时以上的“听读”。“但不是任何书籍都适合听读,有的书就得老老实实抱着纸质书,拿一支笔在手里才能读得下去。”他说,“当然,如果有一个专业配音的有声书伴读,阅读感受就会十分惬意了,而像《三体》这样的作品,就得细心品读,最好能把电视剧也看一遍。”

阅读方式的改变对出版业构建融合阅读新模式提出要求。马然希表示,整个出版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生产方式的“融合出版”,更要在产品和服务的应用场景上实现“融合阅读”,提高阅读在当代生活中的渗透力,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重庆还将面向全球发起建设共同阅读网络,大力倡导共同阅读,以阅读的力量推动文明对话合作。

在谈到具体发展目标时,马然希告诉记者,重庆力争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建成覆盖重庆、影响全国、触及全球的共同阅读网络,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图书之都(World Book Capital)”。

建设“陆海出版文化综合体”

围绕陆海叙事、城市叙事走出重庆出版特色发展路径

发起建设共同阅读网络,旨在以阅读的力量推动构建陆海叙事、城市叙事、现代叙事,促进形成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的新网络,助力陆海文明交流互鉴、陆海经济联动发展。“以陆海胸怀,建陆海之城,这既是重庆人的福利和机遇,也是重庆人的担当和奋斗,重庆出版应当有所作为。”马然希说道。

为此,重庆在实施出版体系改革中,重点做了两个方面的推动,以求突破。马然希表示,一方面是在出版学科建设及其基本职能方面,探索出版学在知识产品生产领域所具有的组织/创意、筛选/评论、成形/复制、流传/阅读、教育/学术等基本职能;另一方面是推动打造“陆海出版文化综合体”。

什么是出版文化综合体?马然希介绍,就是要以出版业为核心,按照“出版+”和“+版权”的路径,发挥出版业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一个具有综合文化功能的联合功能体,兼具出版生产、创意聚集、版本获取、版权交易、阅读推广、生态营造的文化功能体。

目前,重庆已逐步启动了综合体建设。推动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中信出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陆海书局”,聚合各自优势,从事图书策划和知识服务,构建文字图像化、图像视频化、视频智能化、产品IP化融合出版新业态,推动出版产业转型,打造覆盖全球专家的知识共同体。成立“陆海书院”,组织智库研究协同、人文学术交流、出版国际合作等,聚合各方力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出版物版本库、文化大数据库,探索建立出版国际合作机制或组织,打造跨文化的出版共同体。设立“陆海版权交易服务中心”,用好重庆自贸区政策推动版权贸易,发挥东北—西南地区版权合作联盟等区域合作机制的作用,适应重庆大力发展网络游戏产业、网络视听产业的需求,探索建设版权共同体。发挥出版业核心作用,打造西部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出版+”创意共同体。

连陆海,通世界。马然希表示,重庆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开放枢纽建设,以承办本届书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出版作为战略性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助力重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思想文化融合创新的重要枢纽。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