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众在裸眼3D的轰炸场景前屏息,于签名长卷中辨认先贤字迹,亲手写下“还我河山”的标语时,展览已超越静态陈列,成为一场跨越八十载的精神对话。
近日,中央三部委联合发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包括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基本陈列等在内的3个展览,凭借深厚历史底蕴与创新表达方式,成功入选全国80项推介名录。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8月1日,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这三项入选国家级推介的展览,如同一座座用科技与匠心搭建的历史桥梁,它们让红岩的明灯穿越时空照亮人心,令特园的民主之声在复原场景中重新激荡,使三峡博物馆的抗战呐喊通过互动化为集体记忆的共鸣。
千秋红岩用科技赋能珍贵历史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以24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铺陈出一部南方局的壮阔史诗。600余张珍贵照片、300多件展品、10余幅大型历史油画中,周恩来、董必武联名签署的结婚贺幛、传奇情报员沈安娜的象牙印章等27件珍贵文物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分为“共赴国难”“雾都明灯”“抗战号角”“坚持团结抗战”及“红岩精神”等十个部分,是对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新华日报和中共代表团等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全面展示了抗战以来中共中央南方局光辉而丰富的历史以及所孕育的伟大红岩精神。
科技成为这次展览的新语言。在“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内,全国文博系统首次采用的两屏三幕全息3D成像技术,将重庆大轰炸的惨烈与毛主席书写“沁园春·雪”的豪情真实再现;被日机轰炸后残墙上“愈炸愈强”的震撼场景、“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环幕视频,让历史不再遥远。
特园见证风雨同舟的统战丰碑
特园,这座被誉为“民主之家”的院落,曾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的重要场所。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作为基本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依托特园旧址布设展览“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复原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成立场景、张澜卧室及会客厅、特园餐厅、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场景、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夫妇居住地等多个场景,再现发生在特园的统战历史故事。
其中特园餐厅是毛泽东第一次、第二次会见张澜的地方。
历史的时钟回拨至1945年9月2日中午,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到特园,出席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名义举行的宴会。宴会上,毛泽东反复强调“和为贵”。宴会结束,特园主人拿出纪念册,请毛泽东题词留念,他写下“民主在望”4个字,并说,道路尽管曲折,前途甚是光明。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特园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的光辉历史,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的历史。
再现互动叙事中的全民抗战
早已斑驳、泛黄的纸面上,标题《我们对津浦战局应有的认识》依然醒目;从当年再常见不过的竹水桶、竹笔筒,到晶莹剔透、颇为精致的玻璃杯,“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字样随处可见;透过黑白照片,正在围观中国对日、德、意宣战号外的群众表现出的群情激奋,仿佛就要溢出画面……
作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常设展览之一,“抗战岁月”由三部分组成:文物资料陈列、“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和“重庆大隧道惨案场景”。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抗战岁月”基本陈列。重庆市文物局供图
文物资料部分分为统战舞台、东方堡垒、不屈之城、胜利之都等多个单元。步入展厅,超过300件抗战文物相继进入眼帘,另外还有400余张老照片真实再现重庆人民在抗战岁月中的英勇不屈。
同时,37米宽的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历经技术升级,新增了救护、消防、抢修等重庆人民“反轰炸”的珍贵影像史料。画中轰炸机呼啸、爆炸声震耳欲聋的视听冲击,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山城的坚韧。
展览更通过互动体验拉近历史距离:观众可在书写抗战标语区亲手写下“还我河山”,在抗战歌曲立体声试听平台聆听《怒吼吧!黄河》,还能在抗战知识小问答中闯关赢取纪念品。
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守护了城市记忆的基因密码,更在每一次点击、凝视与书写中,将“愈炸愈强”的不屈精神、“民主在望”的坚定信念,熔铸为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深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