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日,重庆市科协发布消息,2025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正式启动,主场活动定于9月中旬在重庆金融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将打破传统科普形式,创新融合视听体验、普法宣传、科普展演、前沿科技展示与互动实践等环节,为市民带来一场沉浸式的科学嘉年华。
本次活动聚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会聚院士专家、科普达人等专业力量,整合科普基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企业、科普场馆、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科普盛会。
在主会场,七大特色展区将集中亮相,分别为《科普法》展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展区、数字科普展区、前沿科技展区、科普研学展区、科普阵地展区、数字金融展区。各展区将通过互动体验装置、科研成果实物展示、科普知识展板等多元形式,让公众近距离触摸科技成果,直观感受科技魅力。
整个9月,除市级主场活动外,区县主场活动、纲要实施工作责任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科普之光”网络展播活动、“典赞·科普中国”百佳科普案例征集等八大活动将在全市同步开展,全方位覆盖全市城镇社区和农村地区,让科普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重庆市科协系统将发挥优势开展“有组织的科普”,主要包括市级学会联合行动、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企事业科协系列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区县主场活动、科学文化进基层活动、“科普之光”网络展播活动以及系列重点示范活动。
从主题宣讲到校园互动,从田间指导到线上直播,特色活动亮点十足。
科普月活动期间,全市12个弘扬科学家精神宣讲分团也将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其中,此前已入选“共和国脊梁——科学大师宣讲工程”的重庆大学分团演出话剧《何鲁》将在科普中国直播平台重点推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分团将通过《千年文物 涅槃重生》舞台剧,再现以葛修润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在白鹤梁原址保护工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在群众性科普层面,“芯片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半导体领域的探索兴趣,为科技人才培养播下“强芯”种子;“科技专家进基层活动”邀请市级专家(团队)深入田间,为专业种植大户开展技术讲座与入户指导,助力农业增产增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起慢直播,带公众探秘未来医疗,开启一场硬核而奇妙的科学之旅。
“截至目前,通过联动各区县、企业、高校及科普场馆,我们已收到1000余项特色活动申报,真正实现了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持续加强组织动员、拓展传播渠道、优化组织形式,确保科普资源精准触达不同群体,让更多市民在互动参与中感受科学魅力、提升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