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二塘社区的晨雾里、骄阳下,总能看到社区民警朱诗懿步履轻快的身影。在她的工作版图里,装着2万余名居民、50栋楼宇和2所幼儿园的烟火日常。8年来,她像绣娘般捻紧“责任线”,如一针一线地穿梭在街巷楼栋间,以细致的“绣花功夫”把平安密密缝进社区肌理里。
送证上门:小卡套里藏着大温情
“张婆婆,您孙子的身份证办好了,我给你们送过来。”朱诗懿敲开7楼住户的门,手中拿着蓝色的身份证保护卡套。
这个看似简单的 “送证上门”,藏着朱诗懿琢磨出的 “一举三得”:递证时的三两句家常,能摸透哪家水管漏水、哪家夫妻拌嘴;卡套上的反诈标语, 有了更多的烟火气,将反诈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而居民接过证件时绽开的笑脸,正是社情民意最鲜活的晴雨表。
去年冬天,某小区一业主在自家房屋外私搭雨棚,引发楼上数十多户邻居不满,反应十分强烈。正是在送证上门时,跟小区业主聊天得知了这一情况,朱诗懿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调解。调解过程中,她耐心倾听各方诉求,给业主们说法释理,给他们算 “安全账”“和谐账”。通过耐心劝导,事情最终得到妥善解决,半个月功夫就让剑拔弩张的楼道又重拾欢声笑语。事后,小区业主自发给朱诗懿送来锦旗,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
织网联心:20个身影共守平安线
2025年4月,二塘辖区一小学周边商铺售卖一款有危险性的“萝卜刀”玩具,购买的学生还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正在巡逻的巡防队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报告,朱诗懿迅速到学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消除这一校园安全隐患。
这是朱诗懿在社区警务中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的一个缩影。二塘社区常住人口、居住人口多,治安形势面临多元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朱诗懿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组建起一支20余人的“二塘社区平安志愿巡防队”,用2年时间“织”起一张安全防护网。巡防队伍里有退休职工、自由职业者、教师等热心居民,每日18时至20时准时出现在辖区的街巷,协助民警开展巡逻防控、纠纷调解、入户登记等工作。
起初只是试着问了句“您愿意帮着看楼护院吗”,如今这支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队伍巡逻时长已超过2000小时,现场调解纠纷40余起,辖区可防性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群众安全感有效提升。
情法并济:解开疙瘩暖透人心
“李大哥,社区今天送了些新鲜水果,我给您带点来。您最近血压怎么样?”近日,朱诗懿拎着果篮走进辖区居民李某(化名)家,与李某熟稔地拉起了家常。
朱诗懿口中的“李大哥”,是辖区内的征地拆迁户,曾因征地补偿一度情绪十分激动,对上门了解情况的朱诗懿也很排斥,让第一次上门走访的朱诗懿吃了个“闭门羹”。
朱诗懿并没有气馁,深知“硬碰硬”只会激化矛盾,思索着如何安抚好李某的情绪。在走访中,她得知李某身患多种严重疾病,医疗费用不菲,但这些都不是他产生怨气的原因,他也不是蛮不讲理,而是心里的疙瘩没解开。
自此,朱诗懿心里有了数,找到了疏导李某情绪的突破口。她除了经常关心问候李某,还积极给李某争取爱心救助物资,多次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合法解决途径。渐渐地,朱诗懿的真诚和热心打动了李某,李某的情绪也平复了下来,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潜在的风险得以化解。
“社区平安不是靠喊出来的,是靠一步步走出来、一件件事干出来的。”这是朱诗懿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得出的体会。每当夜幕降临,二塘社区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每一盏灯下的安宁,都掩藏着她用脚步丈量的街巷长度,用真心焐热的民心温度。朱诗懿数年如一日,以最朴素的坚守为“针脚”,绣出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