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辩动山城:48所高校AI论战引爆重庆科技伦理新共识
城乡统筹发展网 09-20 22:14:57

9月20日,第五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在重庆市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响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防控更依赖技术创新还是制度约束”“人工智能创作内容是否该享有知识产权”“AI写作工具进课堂利大还是弊大”——9月20日,第五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在重庆市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响。来自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等高校的48支代表队,用一天三轮唇枪舌剑,为全市师生上了一堂“科技伦理公开课”。

赛后,记者采访了主办方、评委、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记录下这场辩论赛给校园带来的三重“冲击波”。

赛事:五年磨一剑,打造“科技伦理公开课”


9月20日9:30,第五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初赛开场

“2019 年首届只有 4 支队伍,今年48支,覆盖全市 48所本科和高职院校。”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赛题全部围绕人工智能、生成式 AI、学术诚信等前沿话题,“让辩题本身成为一次科学伦理的科普”。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齐东文多次担任评委,他用“三看”评价今年比赛:“一看学生懂不懂技术,二看学生怕不怕风险,三看学生会不会用制度与技术的组合拳解决问题。”初赛第一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凭借对“技术创新更依赖”立场的多维论证,赢得晋级再战。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齐东文

参赛学生:从“怕 AI”到“用 AI”,再到“管 AI”

“备赛一个月,我们把 ChatGPT、文心一言、Kimi 全试了个遍。”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三辩手卢布黄统笑称,“最大收获是学会让 AI 当‘陪练’,再反过来质疑它。”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任梦怡认为,通过本次比赛,感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为准备辩题,她查了很多资料,了解到人工智能伦理包括数据泄露、工人失业,以及响应科学道德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可持续发展等等,为自己的责任感打开了另一扇窗。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参赛团队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车浪则表示,本次辩论,就是让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有一个深刻的一个认知。明确大学生有何为,为何为,然后让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思想浪潮的引领下,使大学生能够更加的进一步发展。

初赛阶段,重庆师范大学李欣宇用“水果刀杀人”类比AI伦理责任在人。“过去我以为技术是中立的,现在明白‘中立’本身就是需要被制度校准的变量。”李欣宇说。

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更应该依靠制度约束的角度,重庆师范大学的马伊舒同学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制度约束不仅是对风险防控的外在管控,更是将伦理价值观内化到每一个人的内心,当这套准则通过制度被反复强调和实践,它就会从外在的强制,内化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信念和自觉行动。最终,让人们不是因为它“不敢”用AI作恶,而是因为内心深刻的道德认同,而“不想”、“不愿”去用AI作恶。

重庆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选手赵丹也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正是为人与技术的互动设立边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必须由社会共同制定的规则来回答。

赛后记者对10名学生问卷显示,90% 的参赛学生认为“辩论改变了对AI工具的使用习惯”,其中70%表示“会先查伦理边界再动手”。

重庆师范大学参赛团队

指导老师:把“辩论场”变成“思政课堂”

“比起输赢,我们更看重学生把科学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指导老师杨浣澜说,“我觉得今天的辩题非常契合主题科学道德,它讲的是在科学浪潮之下,不仅要考虑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还要思考怎么通过外部性约束和内生性约束,实现共同规范。”杨浣澜认为,不仅需要一些外力,如法律法规,还需要内力,也就是道德。“我们在这世界上存在,是需要有群体生活共识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杨浣澜透露,下一步,学校将把历届辩题改编成《AI 伦理 20 问》微课,纳入新生研讨课。

重庆师范大学辩论队指导老师王宇航在备赛过程中给队员们始终强调“关切社会、思辨为民”的辩论初心。强调将辩论学术化、技术化的同时,要能观测到相关辩题在社会的真实现状,力争在赛场上辩出本场“最优解”的同时,也能回应社会最核心的关切。在本届以人工智能为核心辩题的比赛中,每次和队员的备赛都是一堂涉及技术原理、科技伦理等深度话题的“跨学科思政课”。

重庆移通学院校辩论队指导老师郭超然把辩论赛当作“学术诚信预演”:“从查重、交叉引用到数据溯源,学生为了准备论据,提前把科研规范走了一遍,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参赛前,重庆移通学院校辩论队指导老师郭超然(右二)指导团队成员“咬定”辩论要点

评委:最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制度,而是“共识感”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导师齐东文在点评时提出“三个1/3”:“技术提供1/3 的解决方案,制度再补 1/3,剩下 1/3 靠社会共识,而辩论赛正是共识的孵化器。”

齐东文说,本届辩论赛,市科协的组织工作越来越进步,选题更加贴近科技发展的前沿,参赛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逐年提升。他建议,下一届赛事增设“大众评审团”,让理工科、人文、法律师生同场打分,“把共识从赛场带回实验室和教室”。

文/图 记者 亦歌 廖怡飞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