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重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2813万亩耕地中单块面积在1亩以下的超过80%,坡度6度以上的耕地超过80%,其中大于25度的坡地占16%,河谷平坝仅占2%。传统农机装备受限于地形适应性差、作业效率低,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当前,亟须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农机产品及产业智能化升级。
强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加强政策衔接。《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的数字化升级,引导配备北斗辅助驾驶等系统设备终端,提高精准作业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出台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要求,推进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提升基于5G的农业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水平。重庆应组建专班、抽调专人,深入研究国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文件与工作举措的衔接。
二是加强经验借鉴。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支持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政策文件。比如,2023年12月四川省出台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农机装备深度融合。今年8月,黑龙江省出台《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促进企业扩能升级、加快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要素资源支撑等四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举措,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应积极借鉴相关省市做法和经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三是增加政策供给。结合重庆山地智慧农业发展实际,研究出台《重庆市推进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实施“人工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农机装备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壮大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规模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搭建丘陵山地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平台;推动科研平台、推广单位和应用主体紧密合作,健全完善智能农机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围绕提高粮油生产作业质量、解决短板弱项的急需急用农机产品,分区、分步、分类确定优机优补机具种类,推动优化重庆农机装备产品结构。
三是加强应用推广。推动农机装备智能化升级,支持农业物联网、农机车载监控应用终端和数据传输设备安装应用。力争到2027年,全市累计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机装备力争达25万台(套)以上。
深化农机装备产业智能化改造
一是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支持农机装备生产企业积极消化吸收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北斗导航技术以及产业发展中的新材料、新场景,迭代更新农机装备技术和产品。探索建立智能化农机推广应用先行示范区,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二是打造“机器人+农业”应用场景。面向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需求,打造投放、收获、分拣、清污、消毒、生产环境监测、初加工等农业典型应用场景,推动机器人与农、林、牧、渔等生产深度融合,带动与农田、农艺、品种相适应的农业机器人创新研发和示范应用。
三是加强农业装备数字化建设。依托中国一乡一品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在已建成数字化无人果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业装备数字化建设步伐。
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
一是明确重点攻关方向。组织科研平台和专家,聚焦农业专用智能传感器、新能源农机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粮油智能精准作业机械、工厂化种养智能机械、大宗果蔬茶经济作物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农业机器人等开展研究,增强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二是完善产业创新链条。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5G、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农机深度融合,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田间转化,支持提升重庆农机企业制造工艺,提高农机可靠性。从项目储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等环节,围绕轻简、多功能、智能化的目标,打造自主可控、高质量、高效能的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
三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北斗终端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速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为农机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智能农机装备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加强智能农机工程人才培养。结合《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在学科专业调整时,推动理工类高校、涉农高校重点布局一批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等“新农科”本科专业。鼓励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高校开设智能农业装备、设施农业与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研究领域和方向,培养智能农机工程人才。
另一方面,加强智能农机技能人才培养。以实施“智汇农机手金蓝领成长计划”为抓手,支持农机技能人才参加智能农机的操作、维修、经营的技能培训和竞赛。推行现代学徒制,提高智能农机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农业院校、农机企业(合作社)合作探索“双主体”育人机制,开办智慧农机培训班,学习农业大数据应用、无人机操控、农业企业数字化管理等课程,真正培养“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智慧农机人才队伍。
文/方丰 来源/重庆科技报 审核/刘辉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教授。本文为重庆市科协、重庆市科技局2024年度科技智库调研课题“重庆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4KXKT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