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大国工匠聚巴渝 “中国制造”启新程——写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之际
重庆日报 09-23 14:27:15

九月山城,风光旖旎。9月23日至26日,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将迎来八方宾客,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以下简称“工匠大会”)在此举办。

本届大会以“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为主题,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这个“国字号”盛典“花落”重庆,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场盛典,宾客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国工匠、重量级嘉宾将分享创新成就,纵论发展愿景,眺望“中国制造”的未来。

这场盛典,精彩纷呈——大会设开幕式、主论坛、分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百位工匠心语、闭幕式等6项主要活动,设置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主论坛端出“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盛宴;“3+N”分论坛精准对接当前热点话题;3个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则为“匠造未来”提供集中展示的舞台。

百年风起云涌,今朝再谱新篇。工匠大会启幕,让我们一起进入“重庆时间”。

一场大国工匠的盛典

以匠心之名,赴时代之约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引导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再次吹响新时代的号角,激励着万千产业工人奋勇向前。

“工匠大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传承工匠精神、推动产业创新的光荣使命。

2022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以“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为主题,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工匠资源的整合汇聚,搭建起跨区域、跨行业的交流平台;2023年,在首都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工匠大会”进一步拓展规模,新增“劳模工匠助企行”等特色环节,推动创新成果从展台走向生产一线。

两届大会始终以“技能强国”为锚点,促成数百项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推动工匠精神转化为产业升级发展的澎湃动能,也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工匠大会”来到山城重庆,这座历久弥新的“工业重镇”,将承载“中国制造”、大国工匠的更多目光和期许。

本届大会的参会阵容堪称“工匠天团”:在中华全国总工会,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安排下,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相关部委负责人协同联动,31个省(区、市)总工会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的“领头雁”、10个全国产业工会的代表和行业翘楚集中参会,形成覆盖全国、横跨产业强大的技能人才矩阵。

令人瞩目的是,265名大国工匠、首批培育大国工匠代表将悉数到场——从创造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民工匠”许振超,到火箭“心脏”焊接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211厂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高凤林;从把铁路电气化事业当作实现梦想舞台的知识型新型工人巨晓林,到将“业于精,匠于心”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工厂钳磨组组长夏元友……他们每个人的淬炼履历,汇聚成“中国制造”“中国奇迹”的时代洪流。

同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科学家、企业代表、高校学者等各界人士也齐聚一堂,3000多名重庆本地工匠、职工代表与志愿者也积极参与,让这场盛会成为连接“产、学、研、用”的桥梁,成为传递工匠精神的纽带。

论坛各主题环节亮点纷呈——

9月23日,“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主论坛启幕,行业大咖云集,思想火花碰撞,共同深度探索工匠与智能制造在各领域的有机融合。24日至26日,“3+N”分论坛精彩接续上演——“大国工匠培育”分论坛聚焦产业工人成长体系建设,探究让更多青年技工脱颖而出的锦囊妙计;“巾帼工匠”分论坛展现女性工匠的智慧和力量;“工匠学院建设”分论坛则把目光投向职业教育赋能工匠培育的实现路径。

“N”个自主申报的分论坛,将由川渝、上海、陕西、黑龙江、河南等省市承办,分别围绕区域工匠协作、劳模助企行、劳模工匠作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等展开深入交流,将产生多项具有实操性的政策建议,为工匠培育和产业升级贡献行业智慧。

从首届“破冰”到本届“深耕”,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金名片,在这里,工匠们手掌上的老茧与创新成果相映成辉,展示的是“择一事,终一生”的笃定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正如大会一直以来向全社会传递的初衷,“每一位工匠都是中国制造的基石,每一次交流都是创新的火花。这场盛会,既是对工匠精神的致敬,更是对中国智造未来的谋划。”

一个“中国制造”的展台

以重庆为窗,观产业万象

创新,永远在路上。本届大会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宛如一座浓缩了“中国制造”精华的博物馆。

移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同台展示,件件展品都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实力。

作为本届大会的“东道主”,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正以战略方位与产业活力,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重庆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持续砥砺前行,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主攻方向,突出“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着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正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在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高端装备中的重庆元素随处可见。中国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自动化线多功能检测平台,就是焦点之一。在长安汽车机电维修首席技能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刘源身上,感知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38年从事机电维修,练就“看、听、析、查”四步维修“绝活”,主持或独立完成技术攻关改造上百项,在多个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以前机电维修靠手感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但不变的是‘零缺陷’的极致追求。”刘源的话传递出了大国工匠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展台同样亮眼。工作室负责人明经亮带来了同频定相保护极性测试新方法,他扎根基层17载,对职业不懈追求,被称为“变电站里的医生”,“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实现突破,进无止境。”

交流区里有重庆产业实力的缩影,更有“中国制造”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全国总工会展示交流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带来的神舟飞船空间对接机构,助力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带来的核电站复杂环境下智能检修机器人,可以同时完成主泵电机上下双箱换油补油检修、近远程均可控制,具有广阔应用场景和市场。

在全国职工“五小”成果展示交流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的动车组95K系列板卡自动检测仪、四川的超声波燃气表应用、新疆的自适应液位电动脱气器、山西的机器人CO2打底焊接系统等近200项优秀成果,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创新的澎湃活力。

整个展区勾勒出“中国制造”的全景图:一方面,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不断取得突破,开辟出一条条新赛道,前景广阔。

一次“向新而行”的奔赴

以创新为帆,启智造新程

“匠心铸梦”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向新而行”是开创未来的笃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创新。

重庆既是产业的重镇,也是创新的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主动谋划、精心布局,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从政策支持到环境营造,到落地落实生产一线,这座城市正以创新之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辨识度的“重庆方案”。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本届大会设置“工匠面对面”10场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61名工匠分享他们的从业经历和对工匠精神的感悟。

何为“工匠精神”?其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说到“执着专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表示:“用一辈子烧旺中国航天火!”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主任工程师韩世海的话也掷地有声:“专业专注,永不放弃!”

来自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的刘辉,在天然气开采一线坚守32年,拥有77项国家专利、近百项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超520万元,成长为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他的成长轨迹,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谈到“精益求精”,“以匠心洞穿险阻,以毫厘丈量山河。”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肖强说。这些年,他先后主持参与郑万、渝万、西渝、宜涪等多个高铁项目的勘测设计工作。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韩利萍表示,“不放过一毫一厘,是职业精度;一毫一厘不保留,是人生态度。”

提到“一丝不苟”,导弹点火“把关人”洪海涛的理解是:“心注微物,魂展箭工”。这位来自内蒙古航天红岗机械有限公司的车工,深耕空天新发展领域,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追求每件“作品”的极致精准。

被誉为我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的管延安,靠一把扳手,在深海40米的地方,把60万颗螺丝一个个拧紧,实现了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滴水不漏的奇迹,“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什么是“追求卓越”?“用我们技能工人的双手,去将设计师的非凡创造变成现实。”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分厂量具钳工、首席技师周建民给出回答。“周建民操作法”是量具制造领域追求卓越的标志性成果,“基准转换法”等创新手法让专用量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为企业节约费用300多万元。

“毫厘鉴真章,守护铸脊梁。”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工程师何成说。何成被称为“电网材料诊断师”,曾用显微镜“抽丝剥茧”,1小时内揪出1.5毫米钢绞线中0.1毫米的裂纹,避免了2000余万元的损失。这些年,何成带领团队足迹遍布新疆2000余个电力工程现场,行程300多万公里,累计完成近百万件电力设备材料的检验检测。

……

在工匠大会的舞台,大国工匠的心语,让所有人看到工匠精神的闪亮。

创新成果的转化,是“向新而行”的关键落脚点。本届大会专门设置“创新成果路演”环节,36项优秀创新成果将进行现场推介,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我们不仅要让创新成果‘亮出来’,更要让它们‘用起来’,真正服务于产业发展。”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负责人说。

从人才培养到技术攻关,从成果转化到区域协同,本届工匠大会不仅是工匠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创新力量的深度汇聚;不仅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交流合作,也吹响“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新的号角。

开幕即启程。以重庆为窗,让世界看见中国产业工人的奋斗群像;以创新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乘风远航,立新功、谱新篇。

大道如砥,宏图在前。向着无限光明的未来,让我们再一次携手出发!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