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要闻
轨道成网、道路扩容!重庆中心城区交通出行更便捷
城乡统筹发展网 09-26 14:11:54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重庆中心城区人口承载量较大,交通出行是市民关注的重点。为优化交通规划布局、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重庆在“十四五”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工作。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上,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金伟介绍,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便捷市民交通出行。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城乡统筹发展网 摄

构建立体交通网,实现高效衔接

重庆规划形成轨道串起生活圈、高铁拉近城市圈、飞机联通全球圈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下飞机、乘轨道、上高铁无缝衔接。明年,轨道24号线开通后,中心城区各主要高铁站、机场可实现至少2条轨道接入,极大方便市民快速换乘。以江北国际机场为例,目前有轨道交通3号线、10号线接入,平均每4位旅客就有1位会选择轨道出行,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未来还有15号线接入,将进一步提升机场交通便捷性。

完善道路网络结构,提升组团联通效率

重庆规划构建了“八横七纵多联络”快速路网和“纵横网格”主干路网。“十四五”期间进一步规划新增、优化了金渝大道东延伸线等5条快速路和11处主干路,强化了对大学城、照母山、龙盛等城市组团重点片区的快捷交通服务。比如,土主隧道、礼嘉大桥开通后,大学城至礼嘉片区行程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同时,规划优化次支道路,其承担车流量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20%,让市民出行有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

推进轨道交通成网,优化站点接驳体验

“十四五”期间,规划落地的运营线路由9条增至12条,初步构建了“环射+纵横”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为解决部分轨道站点步行到达不方便问题,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提出109个轨道站点的步行便捷性提升规划方案,统筹实施新增梯道、垂直电梯等“小工程、微改造”,目前已完成75个轨道站点改造提升,惠及群众约85.7万人。以九龙坡区谢家湾站为例,谢家湾站与黄杨路片区多个居住区之间有50米以上地形高差,改造前居民需要绕行1.5公里,改造后,步行时间由30分钟缩减至15分钟以内,提升了片区4万多居民的出行便捷度。

构建高品质慢行系统,提升城市休闲体验

“十四五”期间,聚焦群众步行需求,积极规划实施山城步道网络约800公里,持续开展人行道空间优化工作,着力保障慢行系统空间与品质。以嘉滨路洪崖洞段为例,外侧人行道原宽度仅2.5米,通行拥挤,观景体验差,通过合理压缩车道宽度,增加慢行空间,人行道宽度拓展至5.5米,新增约1500平方米观景空间,用宠粉行动,换游客点赞。

文字/王娅萍 审核/刘辉

【免责声明】城乡统筹发展网未标有“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或“城乡统筹发展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城乡统筹发展网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