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绿”精品蔬菜供港发车仪式。
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潼南萝卜”“潼南柠檬”榜上有名。
作为拥有万亩蔬菜基地、也是“潼南萝卜”主产地的桂林街道,则充分发挥优势潜力、探索未来农业路径,其为“潼南萝卜”量身打造的“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数字重庆建设应用场景大赛中脱颖而出,入选2025年第二季度示范名单,为“潼南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生产管理“一图可视”
▲“潼南萝卜”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场景平台
走进桂林街道的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萝卜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关键数据,汇成清晰的“产业全景图”。这套系统覆盖辖区4600余户种植户及20个市场经营主体,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种植进度、大户信息及专家指导动态,精准调度农机、农资、农技等社会化服务资源。“以前种萝卜靠经验,现在系统会提示啥时该施肥、浇水,心里有谱了,产量和品质都更稳当。”种植户龚大哥对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生产管理“一图可视”的实现,不仅让管理部门对作物生产了如指掌,更有效推动了种植环节的科学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生产质效。
种植环境“一键分析”
▲“潼南萝卜”机械化种植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长期种植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曾一直困扰着不少种植户。如今在监测监管系统中,通过设置最佳的土壤氮磷钾指标阈值,实时接入IRS监测数据,系统能够随时为土壤“把脉”、开出更适合的施肥“处方”,让土壤连作问题迎刃而解。
“有了这个一键分析功能,土壤情况清清楚楚,靠数据‘开药方’,施肥也更有针对性,萝卜长得更好了。”种植户奚大姐赞不绝口。该系统还能及时抓取尾菜化肥农药监管的统计数据,为尾菜处理、薄膜回收等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销售流通“一码溯源”
▲“潼南萝卜”销售流通平台
“产品卖得远卖得好,品质是保证。为让‘潼南萝卜’独树一帜,溯源二维码为产品亮出了‘身份证’”,工作人员介绍,“潼南萝卜”数字运用对接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用户扫码可以了解产品生产全过程,这为“潼南萝卜”畅销全国,成功打入港澳及海外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此外,系统能够归集分析全国主要农产品市场萝卜价格、供需量数据,种植户和经营主体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供销情况,制定精准的种植销售方案,实现产销云对接、“一链畅达”。
多跨协同“一网集成”
尝试数字思维对产业流程系统重构,“潼南萝卜”数字运用逐步构建“1个核心目标(打造数字赋能标杆产业)+3大业务条线(生产、监管、销售)+9个二级模块+25项业务事项”的“1+3+9+25”业务架构,将联动区农委、市场监管、环保、应急等15个部门,贯通“巴渝治气”、“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9个市区级应用,归集80余项动态监测数据,形成多跨协同的监管服务体系。目前,技术团队熟练掌握市级工具,运用气泡图、GIS地图等组件,推动场景动态呈现和自主迭代。
▲桂林街道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作为种植时间长、面积大、年产量超26万吨的优势农产品,“潼南萝卜”不仅保障市民“菜篮子”,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桂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潼南萝卜”数字应用场景,打通基层治理平台,探索人工智能、形成“一网集成”,为全区打造百亿级蔬菜产业、推动“潼南绿”升级跨越贡献更大力量。
组稿/晚秋 文/邓瑜欣 丁怡然 图/王华侨 潼南融媒体 审核/刘辉